“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光源的要求確實應該是到位了,不過我還得親自看一下才能判斷出來,這樣的話勉強算是解決了一個問題;另外一個就是控制的問題了,如果硬件條件你們能夠保證的話,我可以盡量抽出時間來完成控制程序的設計,當然電氣工程設計這一塊你們要自己搞定!”
激光器是燒結質量的關鍵,但是就像是寧首長說的,能夠滿足核聚變“打靶”要求激光器肯定是足夠了的,前提是不要出現像“漢芯”之類的烏龍,所以王峰說話時也留有余地。
而且生產一開始設備肯定不能停的,但是高溫燒結上千度的高溫人是絕對不能承受的,所以自動化水平的好低直接影響到了能夠持續生產的時間;所以自動化水平必須達標,否則的話光是人工干預的成本和開機的成本就能讓產品的最終價格飆到天上去,而且產量還不高。
說來慚愧,他雖然是電氣工程專業的,但是這一塊他還真沒有什么經驗。而且硬件方面也是一個大坑,能不接觸他還是不接觸的好。
提到自動化水平,就不得不提工業機器人了,這一點…又是一言難盡,總之就是中低端湊合,高端產品一個都沒有,哪怕是能湊合一下使用的都沒有,簡直就和機床還有芯片產業一個吊樣。
“我能問一下嗎,哪怕是我們打算全軍打算裝備幾萬套動力服,電池的需求量也不會很大吧?十幾萬塊的產量完全夠用了!”王峰疑惑道:“當然,如果是什么保密項目就不要說了。”
怎么地,按照你這個口氣,難道還打算全軍換裝不成?
眾所周知,在目前沒有戰事的情況下,把這種新裝備列裝個幾萬套就已經很了不得了,沒有個幾千億都換不下來,因為不僅僅是一套裝備的問題,還有配套設施,比如說維護人員,零部件的更換等等,電池的換新等等,光是想一想就讓人頭大。
對比一下,全軍換裝的難度不亞于把龐大的五對負重輪換裝成99a,需要的錢數以萬億級,需要的時間在5-10年之間徘徊。
“動力服這個東西先裝備個幾萬套,電池產量確實是足夠了,但是如果是海軍方面也對電池有比較大的需求呢?”寧首長小聲說道:“凰龍號下水的報道你看過了嗎?”
“全球第一個裝備鋰電池的潛水艇嘛,我肯定有所耳聞啊!”王峰問道:“我們該不會也是打算造柴電潛水艇吧?”
“既然有人開了頭,我們當然要趕緊跟上了,畢竟新一輪的造艦計劃中,各國都把鋰電池潛水艇提上了日程,這是大勢所趨,我們只能緊跟潮流。”
“也是,這樣一來的話,新材料的產量最起碼要加一倍才行,否則的話確實有些跟不上…”王峰自言自語道:按照各國下水的速度來看,華國每年應該也是要下水3艘左右,按照三千噸的排水量計算,需要的電池在千噸左右。
“嘿嘿嘿,看你說的,加一倍怎么夠咱們使用呢,我看最起碼要增加個十倍才行!”寧首長露出了一對大板牙,像極了從前的那只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