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我們不要求,一定要比他好,差不多的也可以,暫時來說只要能用就行。”呂司長特地解釋道,畢竟就是個應急的東西。
“我們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他能夠以最快的速度被研發出來,同時它要能夠符合以下的條件:第一條就是要能夠便于生產,只要它生產條件不那么苛刻,我們就能夠快速的組織起足夠的生產力,在市場上進行大規模的鋪貨,對發電廠和冶煉廠進行改造,以便能夠有效地提高發電效率。”
“我們甚至不要求它的使用壽命有多長,只要一年半載就夠了,它的效率能夠達到20%左右,我們就有把握能夠在全國范圍內提高8~10%的發電能力,這樣的提高已經能夠祝我們度過夏季這個用電難關了。”
“至于已經增長起來的用電缺口,我們正在投入建設的風力發電廠,應該能夠漸漸地滿足要求,在以后清潔能源的發電占比應該會越來越重,這是一個趨勢。”
“第二個我們希望它的材料盡可能的容易獲取,否則的話鍋燒起來了沒有米也是個很大問題,尤其是進口的材料現在幾乎沒可能進來。”
“第三個就是我們希望它的成本能夠盡可能的低廉,畢竟我們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夠提高單位成本內的發電能力,否則的話,以我們的工業建設能力,想要再多建一些發電廠,那實在是太容易了。”
呂司長的信心十足,倒不是他盲目自信,而是我們確實有這個底氣來說這句話。目前,國內使用的電能很大一部分是由熱能轉化而來,如火電廠、核電廠以及大規模太陽能發電廠。在這些工業部門中,能量間轉換主要是利用熱能加熱液體或蒸汽以驅動汽輪機發電。
有一句話叫做人類能源的發展歷史,其實就是不斷改進辦法來燒開水的歷史,這句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確實說的沒錯。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燒開水依然是人類能夠想到能源利用率最高的方式。目前最先進的燒開水方式是超超臨界蒸汽渦輪發電機組,效率達到了45%。
但是該能量轉換過程復雜、設備昂貴且易損耗,特別是對環境污染嚴重。我國近30年來經濟持續高速的增長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工業熱能、機動車排放熱能、環境熱能等。這些余熱和廢熱約占總產生能量的2/3。
這些熱能要是能夠利用起來,那可就了不得了,畢竟基數擺在那里!不過問題是這些熱量都是廢熱,沒辦法利用起來的那種,這就很遺憾了。
而熱電效應就是用來彌補這種遺憾的,區別于傳統的熱電轉換方法,通過熱電轉換裝置利用余熱、廢熱直接進行溫差發電不但可以有效地緩解能源短缺問題,也有利于減少環境污染。最初,熱電材料主要應用在太空探索等一些特殊領域。近年來,隨著能源供應的急劇短缺和高性能熱電材料研究的顯著進步,利用先進的熱電轉換技術,將大量廢熱回收轉換為電能的方法,普遍在日本、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得到應用和普及。
例如,火力發電廠熱效率一般為30%~40%,通過在電站鍋爐爐膛內應用堿金屬熱電轉換器,可提高系統發電效率5%~7%;小型垃圾焚燒爐一般間歇發電,采用溫差發電方式發電,直接把燃燒熱能轉換成電能,可以省去余熱鍋爐汽輪發電機以及蒸汽循環所需的附屬設備。一些新興應用研究諸如利用汽車發動機尾氣余熱進行發電也逐步開始投入應用且效果良好,增強了利用熱電材料發電的競爭力。
想到這兒,呂司長就是一陣羨慕:這可都是錢啊!所以說完之后,他就直勾勾地盯著王峰,等待著他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