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吧,研究導彈防御計劃在這里?”
“什么不可能的,首都不是最需要防御的?”陸仁甲爭辯了一下:“而且現在關系這么緊張,多防著幾手難道不應該嗎?”
你說的還挺有道理啊!
“高能量電池可沒辦法滿足高能激光器的功率要求,還是得上電容器才行。我估摸著應該是在研究這個東西,畢竟高性能的電容器對于國防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王富貴頓了一下,有些不確定的說道,很顯然對這些東西有點兒了解。
“說不定就有咱們學校的老前輩,要不然,不會全部拉咱們學校畢業的學生來。”周紀元說著也興奮起來,哈工程的光電信息專業還是非常厲害的,物理光學研究這塊兒不差。
幾個人一想都是這個道理,頓時一個個都高興的樂了起來,憧憬著能在這個地方留下來,看看人家這個工作地點和工作環境,再看看人家的待遇,聽說人家還給在京城分房子,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曾經的哈軍工,可是中國數一數二的軍事大學,尤其是它專精工程的秉性,更是令人有無限的期待感,想當初,西點軍校出名的不也是工程嗎?
學生入讀軍校,成績優異者進入軍隊為國奉獻,成績弱雞的淘汰進入社會,仍然能做一只工程狗,成為令人羨慕的中產階級,講一萬遍的軍人優先,也沒有這樣的機制健康。
然而,哈軍工并沒有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這樣的期待感,它在60年代末被退出軍事序列以后急轉而下,70年代更是被拆分,電子系和計算機系被遷到了長沙,改建為國防科技大;
海軍工程系和院子系被建成了哈爾濱工程大學;炮兵工程系送到了武漢,組建成了人民解放軍炮兵工程學院,后來更名為南京理工大學;裝甲兵工程系則是改建成了裝甲兵技術學院;類似的還有工程兵工程學院,防化指揮學院等等。
所以周紀元才會特意提一句哈軍工的名字,以示曾經的傳承,那是一個多么令人向往的時代啊,主要是哈軍工里走出來的學生在哪里都會被人高看兩眼,感覺都不比清華北大和交大差多少了,哪里像現在一樣,人們都不知道哈工程是哪根蔥?
別說是哈工程了,就算是他們的老鄰居哈工大,關心的人也不是很多了。沒辦法,地理位置在那兒放著。本地人都不愿意待在那天寒地凍的地方,更不要說外地來的那些天之驕子了。
工程進行的熱火朝天的,王峰完全沒有想到對方說的這個小小的修改一下,居然是這樣的大刀闊斧。別的先不用說,就他最喜歡的那個寬大的落地窗,人家就直接給改掉啦!
而且還不止這樣,不少做了裝飾或者綠化的地方,也像在之前那會兒一樣,全都給改掉了,做成了所謂的足跡地帶。
這還是已經裝修好的實驗樓,新蓋起來的那兩棟樓就不用說了,原先的裝修計劃已經面目全非了,感覺那個地方丑到不忍直視。
尤其是兩棟實驗樓前面還蓋了一棟非常高大的水塔,美名其曰,方便整個研究所的用水…雖然說他這里是一個材料研究所,但是他對水的需求量也就是個日常而已,根本沒有必要。
不過還是那句話,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做,他竟然不懂,那就不要管了。在這幾天還比較清閑的時候,他還有一件更加重要的要去要去做。
畢竟實驗設備在裝修完成之后就會運進來,但是設備到齊了,人還沒有著落呢。所以說他還要想辦法把自己的人緣給配置一下。
這種事情肯定是不能他自己出面的,畢竟要照顧一下那些人的面子。想到這兒,他不由得把目光放到了自己碩士畢業照上面,老師的音容笑貌依然一直被他記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