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問題。”
“沒問題。”
…
任長明說完之后哎,幾個副主編隨聲附和道。他們其中有的自然是非常堅決的,但是有的就…不過可以理解的,一個集體里面總會良莠不齊的,你不能指望里面全都是干事兒的人,總會有一些干飯人在里面。
不過這件事情他心里有數就行了,畢竟想要成為單純的干飯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這意味著你必須有非常強大的助力才行,有時候這種助力還是非常有用的,能解決很多明面上不容易解決的事兒。
大不了以后分幾個小期刊出去,那些頂刊不都是這樣干的嗎?
有些事情是無法避免的,雖然說核心期刊誕生之初,是為了方便圖書館訂閱和讀者選擇期刊之用,也就是說出發點是好的。
但是,目前國內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卻將在核心期刊發表一定數量論文作為對學生、教師和科研人員學術水平的評價指標,核心期刊功能的異化,對目前學術界存在的學術虛假、科研浮躁甚至學術腐敗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不良作用。
近年來,核心期刊與學術腐敗、權學交易、錢學交易等學術界不良風氣越來越多地聯系在一起。最近兩個月內,涉及核心期刊的負面新聞使得核心期刊的潛規則被集中暴露出來。
從剛開始的“地下規則”變成現在的“明碼標價”,收取版面費是核心期刊問題中被詬病最多的一個。更有甚者,花錢發表論文在學術界已成為公開的秘密。
科研院所研究人員、高校師生以及行政事業單位技術崗位從業人員想發表論文,大多先交納一筆版面費,少則幾百元,多則上千元。
然后呢比較有實力的是從圈兒內去找,沒什么能力的則是多從淘寶之類的網上平臺去找代寫的論文…這些情況都是難以避免的,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屢見不鮮。
目前國內學術期刊收取版面費的一般行情是:以4000字文章大約排版2個頁碼而言,核心期刊版面費低者1000多元,高者3000至5000元,多數在1500元左右。
國外的可能會稍微貴一些,少則5000美元,多則10000美元,更有甚者上不封頂,打保票能上頂刊…這一類以騙子居多。
學術期刊收取版面費現象由來已久。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改革,很多學術期刊財政撥款全部或者部分取消,致使大多數學術期刊很難維持收支平衡。1988年華國科協發文,建議各學會學術期刊收取版面費,成為國內期刊收取版面費的開端。
華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傳媒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曉曄對此毫不諱言:“應該說,核心期刊并非學術期刊收取版面費的始作俑者,但卻在很大程度上強化了學術期刊的版面收費問題。”由于論文需求的高速增長和期刊數量的相對穩定,更導致論文與期刊供求關系的嚴重失衡。
然而有人提出問題歸提出問題,但是這個問題確實解決不了的。不管是哪里都,都解決不了。國外也最多通過提高價格的方式提高準入門檻,把一些沒有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的窮鬼排除在外。
目前國內諸多高等院校都有明文規定,研究生在讀期間必須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一定數量的文章:碩士生要求發表1至2篇,博士要求2至3篇,否則不予頒發學位證書。而高校教師評職稱也需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北京聯合大學一位年輕講師告訴記者:“我們學校申報副教授的一個必備條件,就是要在核心期刊發表過論文,這是一個門檻。”
鑒于這種情況的存在,可以說以上的問題幾乎永遠都不會得到解決。
他也不是神,他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所以說對于這種情況,也只能是堵不如疏既然想要做點看,那么主要刊物是肯定不能出問題的。
但是有時候也免不了有人會利益熏心,怎么辦呢?
那就只能把這些東西分流到旗下的小刊物上了,這樣做既不得罪人,還能多一筆收入:畢竟文化人的日子也不太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