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審稿人是沒有薪水的,也就是說是完全是在自備干糧打工。在這種情況下,你要讓他看個稿子還可以,你要讓他花兩百萬來做一個驗證實驗,這實在是有點兒太難為人了。
不過考慮到王峰在化學界的一個影響力,已經有不少人開始自發的去驗證這個結論的可靠性了。
其中實力最雄厚,最有錢的就要屬化學學會了。
首先,他們有足夠優秀的科學家可以來驗證這一個結論的可靠與否。畢竟如果僅僅是一個外國人的話,他們也許還不會新師動眾。但是如果加上一個本國人的話,那就不一樣了。
尤其是這還是一個是非有爭議的話題人物,化學學會的贊助最起碼一半都來自各個新聞媒體!
在這個讓人絕望的年份里,再沒有什么比提高國民的自信心更加重要的事情了。而這無疑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新聞素材,一個宣傳美國夢絕佳的機會。
所以說,官方對于這個也是非常重視的。他們不僅僅抽調了三名諾貝爾獎級別的學者充當研究員,還調撥了一大筆的經費。
所以這三名科學家掌握的經費雄厚到什么程度呢?
由這三名科學家所組成的團隊,甚至打算購買一臺最新的超算來驗證這個結論,是的沒錯,就是那一臺Anton3,雖然他現在只有一臺樣機,而且還是在華國。
除此之外,另外一個比較官方的學術機構就要屬馬普學會了。作為歐洲學術型機構的代表學會,在這件事情上,他們責無旁貸。
當然他們肯定沒有人家那么財大氣粗,就像曾經的他們,一直鄙視著那一群野蠻人一樣,那一群只知道拿錢來砸的家伙,真的是糟糕透了。
相比起這個,他們更加喜歡從理論的角度來驗證這個最新出現的學術,當然并不是因為他們沒有錢,只不過他們更加喜歡后面這個方式而已,他們也有足夠的底蘊和積累來做這樣的事。
遠在大西洋彼岸的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的某個電化學課堂內。
格哈德·博爾特教授罕見地沒有將教學任務甩給自己的助教,而是親自站在了課堂上,為這些年輕的學生們講解電化學的奧秘。這樣的機會對于學生們來說是非常難得的,所以這一堂課大家學習的格外熱情。
對于一個諾貝爾獎級學者來說,這種教書育人的工作似乎顯得有些屈才了。然而事實上,很多知名學者都樂在其中,很愿意與年輕的學生們分享自己的知識。不僅僅是出于對下一代的責任,也是因為在和年輕人交流的過程中,他們也會覺得自己年輕了很多。
博爾特教授也是如此,尤其是當他為某個復雜的問題陷入困擾的時候。和這些年輕的孩子們在一起,他們天馬行空般的想法,會給他很多很多的靈感。這也是他堅持給本科生上課,并且還帶著多個研究生的原因之一。
否則的話,已經被調教好的phd,他不香嗎?
從事基礎性的教育,總能在關鍵時刻給他帶來啟發,讓他在自己的事業上高歌猛進。就算是現在這樣,他覺得自己忽然又來了靈感,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去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
當然出于禮貌,他還是在課堂上待到了最后。只不過沒有想到在課堂最后的提問環節,忽然有一位學生舉起了手。
“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以往這個環節更多的都是象征性的,因為大佬們講課,一般來說都是相當快的,而且講的還很深入。所以說一般有問題都是當場就解決了,像這樣留到課堂最后的反而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