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熱切期盼,許四海算是等到去潘家園的機會,現在的潘家園可以說遍地都市古董,而且還都是真的!
因為還要步行到東城區,許四海大半夜就起來了。
許四海一路行走過去,到達是發現略微早了些,鬼市上只有一盞昏黃的馬燈,有幾個人聚集在一起閑聊,身邊還堆了些包裹之類。
潘家園成為專出售古董的舊貨市場是自發形成的,具體原因不明,現在這個市場也才剛剛開始萌芽。
既然是鬼市,自然黑燈瞎火的,許四海自己也帶了把手電筒,配足了電池,還背了個書包,心理準備就是要大肆收購的。
約莫個把小時后,人開始多了起來,販子也開始在地上鋪開一塊布;或者是一張報紙,把想要出售的物品擺開,任由顧客觀看挑選,而攤主則躲在黑暗中。
古玩行有不問貨物來歷之說,故而客戶也是只看貨不看人,打燈也是對準物品。
既然開市了,許四海也開始挨個攤位搜尋。
現在的攤位上多得是銀元,幾乎每個攤位上都有,少的一枚枚的擺開,多的還能摞成小小的一摞。
銀元價格不低,但相對于后世漲幅卻不大,要知道現在造市場上購買一枚銀元的錢,差不多就能購買一個官窯碗。
而在后世這兩者漲幅相差極大,后世一枚袁大頭一千以內,而一個官窯碗怎么也要幾十萬,故許四海對銀元興趣不大。
走了兩個攤位,許四海看到的都是些晚清時期的普通民窯瓷器,他都是只看了一眼就走開了。
一個報紙鋪成的攤位上,許四海看到一只青花小碗,模樣非常精致,他立即打開腦中的異能,電子音發出:“成化青花小碗。”
我曹,竟然是成化時期的!
許四海立即拿起碗,用手電筒對著照射,看到這是只三秋紋小碗。
三秋紋就是菊花;秋葵,秋海棠之類秋天的花卉組成的紋飾。眼前這只小碗就繪有這三種紋飾。
看釉面,白中微微返青瑩潤如玉。再看紋飾,畫的也是非常工整。
再看碗底露胎的地方,瓷土潔白細膩,瓷化程度很高,碗底中心還寫了:“大明成化年制”兩行六字的落款。
好東西!
放在后世,絕對屬于大拍上的搶手貨,兜里沒兩千萬都沒信心舉牌的俏貨。
問價,攤主說50塊,許四海佯裝受到驚嚇,依舊要求還價要打八折給40塊。攤主遲疑了片刻,算是成交了。
有了這只成華官窯碗,許四海心中大定,已經不虛此行了。
此后許四海還在其他攤位上收了兩塊;目前價值不高的明清時期鏤空玉片,之后他的眼神又被吸引住了。
前邊的攤位上,赫然放著一只青花板檐大盤子。
板檐就是指大盤;盆子最外圈的一圈把手,有的板檐外圈是平滑的圓弧,更考究的還會做出波浪形,稱之為菱花口;或者菱口。
這只盤子直徑足有45公分,碗心繪制有一枝琵琶,上頭還有一直長尾巴的綬帶鳥。盤子墻壁上則畫了一圈琵琶,板檐上還會有一圈纏枝相連的忍冬紋。
波浪形的菱花口邊沿,還用青花勾勒有一道細細的線條。
許四方還把這只大盤拿起來看了下,造型端莊,十足的皇家氣派。反過來再看底部,是沒有上過釉的沙底。
用手輕輕撫摸,猶如嬰兒肌膚般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