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要是指點下,沒幾年就能登堂入室。
張大千不就是這樣的人嗎;他的基本功還是他媽媽教的,潘天壽的基本功也是自學而來,齊白石也基本如此。
“這小子可以啊!”
老蕭心里愛才之意大起!
還提醒老四,鄭板橋的畫中不但有動感,還要把風中竹子的彈性韌性給畫出來,這才是這幅畫想要表達的意思。
這句話如醍醐灌頂,令許四海茅塞頓開,他感激不已,連連給蕭越致謝多謝他的指點。
許四方自忖:盡管自己有異能幫助,可那玩意是見不得光的,而且異能說不定那天就沒了,這怎么辦?
難道就不玩古董了?
打鐵還靠自身硬!
要是能得到他的指點,這古畫鑒定技能不就能飛速提高嗎?
蕭越放下手上的豬頭肉,要許四方用心畫,畫完了給他瞅瞅。
三天時間,畫畫好了,許四方恭恭敬敬的捧著畫拿去給蕭越看。
堂屋的紫檀木八仙桌邊,蕭越在認真的看許四方用鉛筆臨摹的鄭板橋的《風竹圖》。
蕭越眼睛盯著畫面,嘴里念念有詞,說竹子畫的不錯稍稍還有點動感,但彈性沒畫出來,畫面也有些僵硬。
“你不必灰心喪氣,畢竟你沒拜過師傅,又不懂繪畫原理,能畫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蕭越隨后送給許四海厚厚一套書《芥子圓畫譜》。
這套書名氣很大,許四海在后世聽說過,但他沒正經學過畫,自然沒有接觸過,
聽老蕭介紹說,《芥子園畫譜》又稱《畫傳》,誕生于清代。
芥子園乃是清代著名文學家李漁;在南京營造別墅“芥子園”。這套書是他女婿沈心友及友人編繪畫而成,故成書出版之時即以此園名之。
這一套書堪稱中國畫的教科書!
蕭越呀許四海好好學,這是學繪畫的基礎,好多好多的大畫家都是從這里起步的,將來做個大畫家!
為了鼓勵許四海,蕭越還說齊白石早年是個雕花木匠,看到雇主家有一套乾隆版的《芥子圓畫譜》,仔細翻看后反思,發現自己能畫但不符合章法,故如獲至寶。
費了好大功夫,自己用薄紙模印了一套,還活學活用用在木器雕花上,即能出新又符合章法,為后來的繪畫打下良好的基礎。
著名國畫家潘天壽,14歲到縣城讀書時,從文具店買到一部《芥子園畫譜》,成了他學畫的第一位老師。在無人指導下,他照譜學畫,如醉如癡,終成一代大師。
山水畫名家陸儼少,從小喜畫,苦于無師。12歲到南翔公學讀書時,得到一本石印的《芥子園畫譜》,像得到心愛的寶物一樣,如饑似渴地臨摹,從此邁出了畫家生涯的第一步。
書是好書,許四海自然也愿意學。
現在這年頭也沒啥娛樂活動,不如就在家寫寫畫畫,還能消磨點時間。
許四海捧著書回到自己的房間,開始翻看這套書,看到這是套晚晴時期的版本。
全書主要分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樹譜、山石譜、人物屋宇譜、梅蘭竹菊譜、花卉草蟲翎毛譜之精華內容。
除此之外,并附中國畫的繪畫技法、各名家畫論及經典畫作于其中。心說這倒是一套很正規的基礎教材。
“畫著玩可以,提高點文化修養,大畫家我可從來沒想過。”
第二天,許四海還專門去文具店買了兩支中華牌繪圖鉛筆,回家后用心學畫。
《芥子圓畫譜》的第一卷是專門教授樹木的,包括了樹桿;樹葉;雜樹;松柏楊柳;以及芭蕉蘆葦的畫法,他就用鉛筆用心照著畫。
晚上老肖從外邊回家,看到西四海還在用鉛筆作畫,他很生氣,說國畫必須要用毛筆!
許四海的意思是先用鉛筆學,等畫的像樣子了在改為毛筆,這不很好嘛。
“不行,畫竹葉都是用毛筆一筆畫成,而要用鉛筆就要分為好幾筆,這就不對了。”
最后蕭越聽許四海的解釋有些不耐煩了:“好了甭麻煩你了,我明天給你帶一套過來,順便也練習下書法。”
咦,這很好啊!
這個拜師有些區別,不就是少了個拜師儀式嗎?
“老蕭真是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