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許四海屋里八仙桌上放著的正德節盒,直接說運氣不錯,這套節盒是正德的,一點都不參假!
再看乾隆官窯的大天球瓶,蕭越更是贊不絕口,說器形這么大的乾隆官窯瓶子非常罕見,能收到實屬運氣。
等許四海再把把王翚的畫拿出來,畫軸剛打開一半,畫面緊緊露出個小山頭,老肖就已經看出來了:“這是王石谷的畫,好東西!”
既然老肖連價錢都沒問,老四就更加明白這幅畫的重要性!
“這個王翚是怎么回事,有啥來歷?”
老肖:“王翚這人在清初康熙朝非常有名氣。此人作畫筆墨功底深厚,很善于模仿古人,可以到以假亂真的地步!
但又能做到學古而不拘泥于古,部分作品很有寫生意趣,構圖多變,勾勒皴染得體,格調明快,在四王中比較突出。”
通過蕭越的介紹,許四海還知道原來著名的《康熙南巡圖》就是王翚所畫。
這幅畫用了王翚整整三年時間,送上去時還受到當時的太子胤礽的夸獎。胤礽還題字扇面“山水青暉”作為獎勵,被視為畫之正宗!
“這么厲害?”許四海心里大快,覺著是撿到寶了!
在心里也把清初四王,四畫僧給牢牢的記住。
蕭越還要許四海把這幅畫好好保存起來,將來學山水的時候再拿出來細細臨摹,這點上剛好和他想到一塊去了。
晚上,爺倆光著膀子坐在前院小板凳上乘涼,許四海這會又開始掏老蕭的學問。
“大爺,假如說一幅字和一幅畫,我應該先挑那個?”
“字;當然是字。從來都是字比畫還要高檔!”
蕭越的理由是:在古代是個書生都會畫兩筆,畫個蘭花畫個竹子什么的很多人都會,但能寫出一筆能得到所有人認可的好字卻很難。
書圣王羲之的一紙《蘭亭序》,歷代多少人在臨摹,各個都心服口服,沒有說不好的,這就是明證!
蕭越還接著說,收藏字畫要收圖章蓋的多的,這叫流傳有序。
比如說一副北宋時期的名畫,當時就有名人蓋章收藏,到了南宋還有名人蓋章,一直蓋到元明清乃至民國,這叫流傳有序,是最可靠的鑒定依據,藏家也很信服這一套。
“乾隆爺就有這蓋章的愛好,他看上的好畫能蓋上‘乾隆御覽之寶;古稀天子;石渠寶笈,’等幾十個圖章。”
許四海憋了半天說出心里藏了許久的疑問,“這筆意是什么,剛才那副王翚的畫上說,仿李營丘筆意,這李營丘又是誰?”
蕭越看到許四海的提問,臉上頓時浮現出得意的笑容,他美美的喝了口水說,這是兩個問題,先說第一個筆意。
“筆意;書畫皆有,以書法為例,當書法家寫完一幅字后,觀賞者通過書法中一點一畫中表現出來的神采和意趣,來感受作者當時的心情。
還有李營丘是吧,他是五代到北宋時期的大畫家李成,擅長山水,自成一家。營丘是山東,也是他的住的地方”
蕭越說的有些玄乎,許四海坦承自己聽懂了一點點。
“哈哈哈”老蕭聽了直笑。
說這些都是書畫界最高深的東西,許四海連國畫入門都算不上,那里聽得懂這些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玄而又玄的東西。
“好好學吧,先把《芥子圓畫譜》給學完,再把王翚的這幅畫臨摹上幾十遍,心里就有點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