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晚上,丁大勇在給許四海送菜的時候,還說馬天賜最近收了幾件好東西,想要送到這邊來,問許四海成不成?
都已經送戶上門了,這而態度上那兒找,必須要成!
第二天早上,許四海在胡同口如約等到馬天賜,他穿的厚厚的,像個熊似的依舊挑著那副擔子過來的,隨即被邀請進入院內。
馬天賜也是第一次來這邊,他還東張西望連說這套大宅子造的考究,過去應該是大戶人家的住的。
進入堂屋,蕭越正坐在太師椅上烤火呢,烤火的木炭也是許家特意送來的。
京城只有大樓房才有暖氣,四合院私房多,冬天取暖用的都是以煤爐子。像蕭越這樣能用木炭烤火的,也只有蕭越一家。
閑聊會后,馬天賜開始往外搬東西。
一個古玉的立式佛像,約一尺高,質地為和田青玉,衣服上還有很多褶皺。
一個銅鎏金的坐姿菩薩像,背上還帶著火焰紋的背板,下邊還帶了個四方的銅基座,樣子和后世的塑料板凳幾乎一致,古玩行俗稱板凳佛。
兩尊佛造像還都是高鼻深目的胡人模樣,臉上似笑非笑,顯得頗為神秘。
佛像收藏有高估和明清兩種,高古佛像又稱漢傳佛像,至明代以前都是高古佛像。
這兩尊佛像就屬于高古佛像,斷代應該是北魏時期的。
許四方暗暗叫好,這兩尊佛像要是房放在后世,絕對屬于稀缺品,只要一出現就會被懂行的給搶走!
要知道后世就連宋朝的佛像都難得一見,何況這兩尊都是北魏時期的,而且一尊是玉的,一尊是銅鎏金的,兩件造像級別非常高。
就連見多識廣的蕭越都說這兩件菩薩是好東西!
另一件是北宋時期的剔紅圓形牡丹紋大粉盒。粉盒就是古代貴族婦女放胭脂水粉的盒子。
直徑約20公分左右,上下左右雕滿牡丹花的紋飾,這在行內被稱為滿工。
滿工的都東西自然要比光素無紋的要貴上不少。因為滿工需要時間,制造成本上和沒有工藝的素紋相比要貴得多。
牡丹花象征富貴,在唐朝被稱為國花,宋朝也延續這一傳統,不但是在漆器上使用,瓷器上也多有牡丹花的紋飾。
古代銅器很貴,漆器也不便宜。
一件有雕工的漆器,制造時間長達一年多,要上一百多道的油漆,時間成本;資金成本就要花費不少。
眼前這件滿工雕漆大粉盒,價錢就要比同樣大小的銅盒要貴得多。
接著是一個卷軸,許四海上心了,他小心的接過來,慢慢的打開卷軸,看到落款為王時敏。
又是個四王的,許四海微微有些失望。
四王的作品自己已經湊齊了一套,現在最想要的還是清初石濤;八大山人等四畫僧的作品,或者明中期的唐伯虎,文徵明吳門四家的力作。
轉念一想,收不到心儀的好東西,也更加說明這些大名頭作品的稀少,自己還需要繼續努力。
盡管是多了一副四王作品,許四海依然是要將這幅給收下。
好東西都到了眼前,怎么能輕易放跑?
要真有這種事,許四海自己都不會原諒自己。
最后一件,乃是個長方形的瓷枕頭,枕頭面正中間向下彎曲形成一個弧形面。此外枕頭面上還用黑色釉料繪制出一幅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