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天由小潘指路,許四海把廂式車直接開到異性紫砂工藝廠。
在民國時期,紫砂藝人都是作坊式的單打獨斗,以一家一戶在搞創作。
建國后公私合營把這些有手藝的老藝人集合在一起,成立了這家宜興紫砂工藝廠,產品出要以出口創匯為主。
像顧景舟;蔣蓉等老一代紫砂壺大師都還在,到那邊去購買幾把壺絕對劃算!
就在前幾年,國家為了更多外匯在紫砂廠的基礎上建立了第二家廠,俗稱為二廠,再過幾年還會有三廠;四廠出現。
廠子出的越多,手藝越來越下降,這也襯托了名家產品的稀缺和卓越!
這其中灣灣商人購買了者最多,后來炒作紫砂壺也是灣灣人獲利最多!
在工廠的辦公室,許四海見到了小潘的舅舅蔣書記,還看到會客室的玻璃櫥里擺滿了各式紫砂茶壺,把許四海的眼睛都快看花了。
不用問許四海也知道,能放在玻璃櫥中展示的,一定是名家大師的作品,這要是全都買回去,下半輩子不就能抖起來了?
蔣書記聽說你年輕的徐曬是柏副部帶來的,自己還在香江買了一輛發大卡車,他非常熱情的接待許四海。
還說許四海不管看上那把壺,他都可以買!
有這句話打底,許四海就放心了。
他還真的擔心這家廠子為了創匯,而拒絕他這個目前只有軟妹幣的小販子。
許四海手指靠墻的玻璃展示柜:“蔣書記,這里我全都想要!”
“啊?”
蔣書記以為許四海只想買上幾把茶壺自己玩的,哪知道許四海的心竟然這么黑,展示柜里的頂級茶壺他都想要帶走,這怎么可能!
單位還要不要樣品了,還要不要對外展示?
“小許;你全都要這不可能,給你幾把最多了!”
許四海抓住蔣書記剛才的滿口話不放,堅持要多買上幾把茶壺,經過一番扯皮,子自知理虧的蔣書記算是答應給許四海十把展示柜里的茶壺。
還想在要就只能買現在剛出爐的!
不過可以允許許四海挑名家的作品。
展示柜被打開,許四海首先挑了一個竹節提梁胡,蔣書記還夸許四海好眼力,這把壺是顧景舟1955年廠子剛開張時特意做的。
又一把四方印包壺,這把壺外形四方,茶壺蓋是個包袱節,寓意為包了一個做官的大印,有升官的意思。
沒想到還是得到了蔣書記的夸獎,他介紹這把壺是廠里的元老吳云根手筆,“我很舍不得的!”
一連挑了10把名家紫砂壺,許四海也僅僅花掉帶來的一半現鈔。
許四海把厚厚一疊錢放在桌上,“蔣書記這里有一萬塊錢,我想定制幾把茶壺您看如何?”
這份豪氣可把蔣書記和他外甥小潘給嚇壞了。
蔣書記盯著錢看了半天說這完全可以,就是知道想定制幾把,什么式樣?
“我只要顧景舟;蔣蓉的作品,式樣數量啥的你看著辦,做好了給我郵寄到家里去!”
卡車上,小潘還在回味許四海剛才萬金一擲的豪氣,直說許四海“太牛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