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元旦到了。
今年有兩件大事要辦,一件事在去一次香江撈錢,另一件就是他自己說的;要吸收一百名退伍軍人來干活。
現在只招收了兩名駕駛員,還剩下98位需要安置。
許四海和吳偉合伙的德勝門外水果批發市場生意火爆,每天推著板車騎著三輪的小販絡繹不絕。
他和李成儒的小服裝作坊同樣生意紅火,電動縫紉機從早上七點開始,一直要轉到晚上九十點鐘。
生產出來的山寨牛仔服馬上就被客戶給提走,錢財源源不斷的流進李成儒的腰包。
因為今年的農歷年在2月13日,元旦后這幾天許四海很難得有了幾天空閑。
胡同里的胡大爺還給許四海介紹了一位南方來的新朋友。
此人是溫州人,名叫高陽,30上下年紀,穿一身深藏青滌卡中山裝,一雙自家做的黑色燈芯絨布鞋。
高陽是胡大爺家的租客,租用了他家一間房,他是做繡花枕頭套生意的,每天背著大背包子走街串巷。
他是聽說許四海很會做生意,還去香江,買了大汽車回來,特意托胡大爺代為介紹。見面時高陽對許四海非常尊敬,都有點畢恭畢敬的架勢,言語間都是打聽香江的繁華。
等許四海說累了,高陽才更正說他不是在羨慕香江的沒好生活,而是想請教下香江人是如何做生意的。
“哦,原來如此!”許四海恍然。
再聯想到高陽每天早出晚歸,晚上就吃一碗白水面條,心里馬上就高看他一眼,這是在向自己虛心求教。
許四海想了想說“對自己定位,銷售目標!”
他還舉例子,高陽銷售繡花枕頭套,銷售的基本都是街坊里巷的普通人,主要目標還是結婚的小年輕,這就是定位,目標。
隨后還說了好多香港做生意的事情,讓高陽聽了很有啟發。
“你一個走街串巷的小販,低買高賣,要知道那么高深的經營之道有啥用?”
“將來做大了就能派上用場了,”高陽高高的仰起頭,隨后說:“我感覺我要隨時做好準備,只能我去等機會,不能讓機會來等我,機不可失稍縱即逝。”
“好!”
這是個有思想的好青年,許四海越發高看他。
鑒于高陽每天都要走街串巷,許四海還拜托他打聽哪家有古董,知道了立即通知他。
本來這活是吳偉的,可現在人家已經也是個大老板,不用再當小販,這種小事就只能交給高陽,順便也看看高陽是不是用心替自己辦事。
出乎許四海的意外,沒兩天高陽就給許四海帶來好消息,他找到一家藏有很多古代銅錢的人家想要出手,許四海立即就跟著去了。
這家在東城區的一條小胡同里,持寶人是個四十多歲的老大姐,看著挺爽利的。
老大姐說他們家祖上愛好收藏古代銅錢,存了好幾個大罐子。
隨即許四海被帶到小廚房,墻角堆著一排四個青花大罐子,不過這些罐子都是明代萬歷;天啟,清代順治康熙時期的民窯精品,里邊真的就裝了滿滿的銅錢。
許四海隨手掀開一個蓋子,伸手掏出幾枚銅錢看了下,手心里是北宋時期的淳化通寶;元豐通寶。
再掏一個罐子看了,是明代的洪武通寶;隆慶通寶,都是品相很好的銅錢。
眼前這些銅錢要是只有一枚兩枚,許四海丁點興趣都沒有,但成批量的許四海翻反過來倒是興趣十足。
問價,老大姐愿意以一毛一枚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