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里,許四海花了一星期時間,把北宋蔡襄的字從新做了裝裱,令其恢復藝術瑰寶之神采。
北宋時有四大書法大家,他們分別是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
前三者喜歡寫草書,可以放縱思路,而蔡襄卻擅長楷書。做官也是蔡襄做的最高,官至端明殿大學士。他的表字君謨,就是宋仁宗親筆御賜。
徽宗時期的大奸臣蔡京,還是蔡襄的族弟。
本來北宋四大書家中的蔡,說的是蔡京,但這家伙品行不端,為禍國殃民的大奸臣,后世評論家遂把蔡京替換成蔡襄。
這幅字為蔡襄錄寫范仲淹《漁家傲,秋思》,兩尺乘三尺的尺幅,紙本。
詩為:“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計無歸,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詩為范仲淹在宋康定元年至慶歷三年間,任陜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時所寫。
一共62個子,全用楷書寫成。
卷軸上還有蔡襄的落款,為慶歷五年書贈新興候。
蔡襄的字寫的自然很好,他的楷書有唐朝虞世南的風格,還有點顏真卿的味道。
在北宋時期,蔡襄的字就深的當時名士的喜愛,很多大名頭的大家還對蔡襄的字推崇備至。
就比如蘇東坡在《東坡提拔》中所說,“蔡君謨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幻無窮,遂為本朝第一。”
歐陽修對蔡襄的書法個那更是推崇到了極點,“自蘇子美(蘇舜卿)死后,遂覺筆法中絕,今年君謨獨步當世,然謙讓不肯主盟。”
宋史蔡襄傳說“襄工于書,為當世第一,仁宗尤愛之!”
不過這幅書法歷經千年,裝裱已經不可能為當初的原裝原裱,許四海看裝裱形制,應該是在明朝從新裝裱過。
畫心還有南宋權臣賈似道的圖章“賈似道印”,還有他的藏書章“賈似道圖書子子孫孫永保之”兩方印章。
其后還有幾個印章,可惜都是默默無聞之輩。
許四海是絕對認可這幅字的,也用異能檢測過,不然他也不會買回來!
這幅字從新裝裱完畢,時間已經到了七月,柳雨正忙著學生考試,等放假她還要帶上許四海去楊州給老爸親眼看看。
等許四海再次返回潘家園,市場上的店主都來問候,還打聽他十幾天沒來是到那里去了,收到啥好東西?
許四海心情大好,也瞞不住這些人精,他直說自己到天津去了,耽擱了不少時間,不過也收了些好東西!
他自己覺得沒啥,但消息還是很快傳了出去。
皇宮博物院書畫組的張富寬又來了,也就是他給瘸子姜忠良鑒定唐伯虎的字。
張富寬一見到許四海就問:“老四,聽說你去了趟天津,又收了啥好東西?”
這一嗓子,又把附近幾個攤位的攤主給吸引過來,誰收到了啥,也是他們喜歡打聽的。尤其是許四海,他眼里好錢有多,路子還寬敞,說不定就能收到頂級藏品。
許四海啥也沒說,而是要張富寬晚上到他家去喝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