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曼哈頓島,富人居住的上東區。
許四海在休息一天后,在一處居民樓見到了安思遠。此人今年50多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安思遠早年在一家專賣古董陶瓷的店里學徒,老板很賞識他,教會了他很多古玩知識。后來他在哈弗讀書,又結識了華人教授王方宇。
萬教授又教了安思遠很多天朝古玩方面的知識,還因為欣賞他,送他一個“安思遠”的漢名。
1960年,安思遠與人合伙開古董店,經營良好,收獲頗豐,從里奠定了他“亞洲藝術品之父”的名號。
他家里收藏的天朝古董真的很多很多,而且多為精品。
許四海此次拜訪,當然也揣著“夜貓子進店”的念頭。
倆人見面,安思遠首先給許四海道歉,說許四海前幾次來做客,很不巧他真的不在,這次一定要好好的聊聊。
安思遠家的客廳很大,里邊擺滿了各色古董,香濃的咖啡香味中,主客就坐在明式黃花梨圈椅上敘話。
安思遠夸許四海,說他從香江威廉處得知許四海是受過名師指點的,對天朝藝術品的有獨特的見解,眼光獨到。
許四海:“是的,我也想成為你這樣的大收藏家!”
“好,我就喜歡這樣有志氣的年輕人!”
隨后倆人就客廳里的天朝古董挑幾件來品鑒,說是品鑒,實際上是安思遠在考校許四海的功力。
這種考校對許四海來說都是小兒科的把戲,他順利通過。
得知許四海喜歡書法繪畫,安思遠還拿出一副尺幅頗大的卷軸,介紹此為南宋拓本的《瘞(音義)鶴銘》。
《瘞鶴銘》許四海在《古今書畫家名錄》中看到過有這篇記載,據說這是六朝時期的摩崖石刻。
瘞,為埋葬;掩埋的意思。瘞鶴銘就是埋葬一只鶴的銘文。
這幅字尺幅約有10尺的面積,是由五塊刻字的碎石拓印出來的,文字還并不相連,其中碎掉的遺落了些許字跡。
據傳《瘞鶴銘》為六朝梁朝時期的大名士陶弘景所寫,因為陶弘景隸書;行書俱佳。又有說為南北朝時期的隱士華陽真逸(隱士的意思)所書。
還有說是書圣王羲之寫的,因為他愛養鶴,家門口還有“鵝池”以洗筆。送黃庭堅,蘇舜卿多持此看法。
而歐陽修則說華陽真逸是一個叫顧況的人的道號。更有人說這是唐人所寫,也有人說字如顏真卿,乃顏氏所書。
總之,對于《瘞鶴銘》的作者,已經考證不清了!
現在這幅字,一共存有93個字,而原文因為160字左右。
這塊石刻也是命運多舛,南北朝時期刻字,地點為鎮江焦山長江石壁,中唐時始有著錄,北宋書法大家黃山谷學子此石刻,得力甚多。
可惜石刻在唐代就塌了,掉到長江里了。
北宋熙寧年間重修運河,工人于江水中撈出一塊刻字的巨石,經過辨認為跌落江中的《瘞鶴銘》一部分。
一百多年后的南宋醇熙年間,再次重修運河,工人又從江水中撈出四塊刻字石塊,遂送到官府考證,乃《瘞鶴銘》一部分。
當時的官府腦子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既然《瘞鶴銘》已經跌落過,他們還是把石刻立在江邊,洪武年間這五塊石刻又掉到長江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