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清明,邵起年來了。
他是為許四海送切玉石翡翠的切割機來的,切割機一共大小三臺,大型中型的放在趙斌的家化廠專門的一個小倉庫。
小型圓盤切割機類似一臺縫紉機,還有琢玉用的一整套電磨頭,這些小玩意放在家里就行。
此外邵起年還給許四海帶來了兩本專門介紹鉆石切割方面的書,可以讓他先學起來。
想要搞鉆石切割這種精細活,又和琢玉毫不相關,他必須要從頭學起來,而且還有謹慎從事。
他想好了,等到下個月去歐洲時,定要找個這方面的老法師還好咨詢下,最好是去鉆石公司現場見識下。
邵起年是第一次來許家,香江人都是住慣了眼屎大的小房子,他看到許四海家三進大宅子,頓時驚愕的不行。
還戲稱許家吃飯的廚房,足可以抵上他家全部居住面積。
在許四海的書房,邵起年看到這間屋子的博古架上擺放的玉器瓷器,還有墻上張掛有古色古香的字畫,他很驚訝于許四海的高雅。
說是進來后被這間屋子的文化氛圍,給壓迫的都不敢說話言語,生怕一張嘴說錯了會惹人笑話。
許四海聽了微微一笑,“都是自己人,有啥說啥。”
“那我想看看這間屋子的玉器!”
“可以,隨便看!”
邵起年首先走到窗口的琴桌邊,盯著一件黑乎乎的四層四方節盒看。這件東西他一進門就看到了,但就是不知道這是啥材質的。
這件仿漆器的節盒外形規整,合在一起幾乎文絲不漏,只有看到四層不同的花紋,才知道這是疊在一起的四層盒子。
這套節盒整體肅穆,器宇軒昂,頗有漢唐大氣簡樸之風。
現在邵起年看清楚了,他又啞然失笑,居然是青磚做的,外殼油光光的不過是上了點桐油。
“許先生,這是您一開始的習作吧?”
許四海也坦承一開始那里舍得用玉石,都是用城墻磚來做練習,后來還練了好長時間的瑪瑙,這才有機會上手和田玉。
“好手藝!”
就連邵起年這樣的內行高手,也不得不承認許四海是琢玉的高手。
在博古架上,邵起年又看到幾件上好的和田玉器。
一件舊氣十足,看上去很相似古董和田碧玉的柳條紋蓋盒很吸引邵起年的注意!
這個盒子的外形就想北方民間用柳條編織的巴斗,每一根都呈現波浪形一上一下的。這種滿身工藝的活很費時間,而且還要非常耐心,一根“柳條”雕錯了,整件器物也就廢了!
再看底部的圈足內,還有“康熙年制”四字陽文楷書款,這字刻的都有書法家的味道。
邵起年又問這是件古董,怎么不放進保險箱?
“什么古董,就是我做的!”
“啊?”
邵起年再次仔細的看了下這個盒子,上頭沒有一點點現代電磨頭打造的痕跡,這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