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倆位乃是陜博的同志,這兩張臉馬壯記得很清楚!
人湊齊了吃拉面,飯后直接鋪氈毯開始古玩鑒賞!
此時市場內各家商鋪的掌柜們不清自來,也擠在人堆里想要偷學一兩招。
不要小看這一兩招,派上用場那可是能掙到大錢的,何況就是擺酒這些人還不愿意教呢。
一會時間,許四海就從屋里抱出來一個錦盒,打開后馬壯看到應該是個青花的扁壺,青花料為明初常見的蘇麻離青,但繪畫風格他卻一點也看不懂。
但是他知道今天是鑒賞會,許四海不可能亂來,這只扁壺一定有它的說法!
等到青花扁壺一拿出來,皇宮博物院瓷器組的耿老師和楊老師一口通聲:“打開門的好東西!”
這把扁壺就是許四海在波斯國家博物館看到的那只,現在被波斯用來答謝許四海的誠信于正直!
不過鑒定會人多嘴雜,許四海也沒興趣和大家說這只元青花扁壺的來歷,真要問就說自己在海外買來的。
耿老師抱著瓷瓶不住嘴的說釉水肥厚,青花發色艷麗之類的話。
另一位年輕的楊老師還說這把壺是他在皇宮外看到的第一只元青花。
元青花?
是不是說元代的青花瓷器?
馬壯馬上記住了這個詞。
他還記得自己的老師教他的時候說過,青花瓷的發源為明代洪武,之前就沒有青花。
既然這么多人都沒異議,看來這個元代清花的說法是真的。
馬壯覺得今天沒白來,算是學到了一招。
再換一個錦盒,打開后為一只橄欖色的茶壺,讓馬壯奇怪的是茶壺是坐在一只大碗里的。茶壺形狀很漂亮也很秀氣,這是典型越窯的精品。
這把壺讓馬壯看的口水直流!
等到茶壺被擺放在桌子的氈毯上,陜博的兩位工作人員脫口而出:“秘色瓷!”
馬壯忍不住爆了句“我草;厲害呀!”
陜博剛剛從法門寺地宮挖出幾只秘色瓷,想不到許四海早就有了,而且一出手就是博物館里的一級文物。
秘色瓷,又學到一招!
耿老師也是對這把茶壺看了又看,尤其是茶壺肚子上雕刻的紋飾他尤其喜歡,還說這是古代貴族的宴飲圖,是非常珍貴的藏品。
“最難得是,它還帶了裝熱水的溫碗。”
馬壯有學了一招,原來那只才盛茶壺的大碗叫溫碗,而且還是倒熱水的。他馬上聯想到酒壺外頭倒熱水,這還要燙酒啊。
他心里還說跟著專家果然能學到東西!
許四海把這件茶壺再次裝進錦盒,徐邦達和啟功老師一下子就來了精神,還戲稱“生意來了!”
只片刻,許四海又換了個長條形的木盒子過來,做盒子的木料好像很名貴,其花紋都呈現出斑斕的虎皮色。
馬壯想破了腦袋也想不明白,繞是自己生長在遼東居然看不懂這到底是啥木料,怎么顏色這么好看?
盒子上的蓋板被抽開,馬壯還踮起腳尖看了下,原來這是個盛國畫的盒子,看卷軸的外觀這還應該是一副新的畫,也不只是那位大家的作品。
而此時好些人已經站起來了,好像在迎接一位貴賓一樣,眼中帶著強烈的期盼。
馬壯“這是誰的大作,這么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