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幅重器被拿進來。
“好!”徐邦達看到是多件,他非常高興,精神頭也越發旺盛連眼神都亮了許多!
其他四位也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第一幅攤開了,畫面古舊蒼黃,畫面還算保持的很完整。
畫面為一幅兩尺x三尺的山水畫,上半部為畫下半部則全是字。畫法上為南派董巨之流的風格,然而又有點不太一樣。
字為一首詞,經過啟功先生看后判定為《清平樂》,內容為: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下邊還有題字,弟鄭王李從善朝貢汴梁,許久未歸,心甚憂之。
最后的落款為“南塘國主。”
“南塘國主,李煜李后主?”徐邦達頓時一驚。
李后主鼎鼎大名,后世只要讀過書的基本都知道,這個人也是個標準的文藝青年,能寫還能畫。
許四海在師傅交給的,《歷代名家畫名錄》李就看打過有李煜這一條,還引用了好些古人對他評價。
說他:“后主善書,作顫筆樛曲之狀,遒勁如寒松霜竹,謂之‘金錯刀。”
宋代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曰::“江南后主李煜,才識清贍,書畫兼精。嘗觀所畫林石、飛鳥,遠過常流,高出意外。”
這幅畫上還有宋徽宗宣和內府的是收藏章。
問題是只有這一枚印章,再后來就沒有了。不像李清照的古琴,一代一代都有人刻字留名,那才是傳承有序。
最后大家的結論是這幅畫的老的,紙張筆墨也是老的,沒有絲毫南宋的筆法墨跡,東西是北宋的無疑。
正如許四海所說,李后主的弟弟送東西到汴梁這件事也是有的,印有宣和內府的章也是對的!
問題是大家都沒見過李煜的畫,所以這幅畫還要出存疑。
盡管1975年香江出過一張李后主書法的照片,時間久遠,且又是照片,大家影響不深,所以這幅畫“存疑!”
這幅畫許四海是絕對認可的,因為他有異能幫助鑒定,但老先生們都判定存疑,他很想說服他們。
“用碳十四測定如何?”
徐邦達直搖頭,還說這個沒用,他也不認可!
他還舉例子說:比放說我徐邦達今天在你這里畫了一幅畫,明天你許老四就照抄仿造一副,一千年后畫也是老的,宣紙筆墨都是老的。
碳十四測定更是老的,難道這就是我的作品嗎?
許四海也是無語了,心說這幫老頭忒認真了點。
轉念一想,也只有這般認真,他們說出來的話才有公信力!
在后邊五代董源的金陵群峰圖,荊浩的華山奇峰圖,黃荃珍禽寫生圖。
這三人都是五代末北宋初的人。董源和他的徒弟居然和尚號稱董巨,為南派山水的祖師爺。
荊浩也是當時北派山水的代表人物,黃荃則是五代時期后蜀的宮廷花鳥畫家。
近千年了,這些紙本畫作還能保存的這么完好,而且還是當時集聚代表性的名家作品,可以說任何一副流散到外界,都會引起爭搶。
說不定國家還會征召!
讓許四海很意外的是,對這三幅畫老先生們的判斷出奇的一致,畫都是對的的!
因為畫上不單單有宣和內府的收藏章,他們這些人的字畫老先生們多少都看到過三位畫家的作品,心里有點數。
所以才敢一言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