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小孩子們還是要上學,許四海還很體貼的讓兩家的家長帶著孩子到外頭去吃早飯,讓他們空間說說屬于一家人的話,同時也讓他們享受下送孩子的樂趣。
十一國慶節,這是個大節日,潘家園的販子門自然也要多備點貨物,也好趁著假期多掙幾個。
其實不少販子今天已經到了,他們都住在自己租的小破屋里,有新貨交易隨之開始。
許四海首先就去了老朋友張經平租住在東城的小破屋,一進門就看到多了個中學生模樣的小伙。“收徒弟拉”
張經平聽了直笑,還說就他這微末眼力還能收徒弟,這不是在害人嗎?
隨后介紹這是他同學的孩子,中學畢業了又沒考上高中,就想學著做點小買買。
許四海也說了幾句客氣話,還夸張經平眼力很好的,好好跟著他學將來吃香喝辣不成問題!
“你這是罵我呢!”
在此處許四海收了幾件好東西,一只魯省淄博窯的黑釉執壺,一把清民時期陳半丁畫的一把扇子等好東西。
等許四海走了,張經平還和帶來的小伙說,記住這張臉人家可是有大本事的,家里的收藏多的能開博物館,你叔我這點眼力勁就是他教的!
人家還在潘家園開了一家有五間房的大古玩店,潘家園別人不認識的東西也只有他識貨,而且脾氣性格也好,在潘家園很受尊敬。
“孩子,將來要是能拜他為師就好了!”
小孩還很驚奇,說這個老板看著年歲不大啊?
“人家師傅可是琉璃廠出身,名師出高徒!”
這么厲害?
小孩心向往之!
十一早晨,潘家園人丁希望,而在附近不不遠處的東三環十字路口,又有一家新開的花鳥市場也在辦開業,同樣人聲鼎沸熱鬧的不得了。
一直關心此事的馬如龍和趙武看了都很開心。“還是老四有眼光,沒想到搞個不起眼的花鳥市場還這么有人氣。”
而在潘家園市場,此時早市已經過了,張經平已經收入頗豐,他愜意的點上煙和帶來的王大明做提點。
瞧見前邊那一排五家大瓦房嗎,門口還有排隊的哪家,那就是許老板的古玩店,整個潘家園市場就屬他鋪子最大,位置最顯眼!
排隊的人都是來賣老物件的,賣什么的都有,這就需要很好的眼力,必須要樣樣都會。
“去,到家鋪子前邊看看去。”
“哎!”
王大明帶著滿心的疑問走過去,看到鋪子前邊還有五六個人在排隊,這些人手上拿的東西也各色各樣。
又拿罐子的,椅子的,也有看上去空著手的。
王大明知道既然能在這排隊,就說明一定是來賣東西的,不過就是東西個子小而已。
他在朝店里瞅瞅,看到收貨的不是昨天的許老板,而是三個白胡子老頭。
“叔,許老板不在,收貨的是三個老爺爺!”
張經平頭也不抬的說,那是許老板的三個師傅,他們都是一個精通古玩的專家!
“孩子,現在已經沒啥事了,有空到萬寶齋去露個臉,給三位老爺子添個茶倒個水,能讓你在邊上看著,那就是學到了!”
王大明心想收古董自然都是收真東西,只要自己能在邊上看這,看他們都收了那些東西,多看看還是能長點見識的。
哪知他剛走進門,就被轟出來了,把張經平抬出來也沒用!
剛出校門的王大明備受打擊,怎么做好事還會被趕出來,都有點蔫了。
最后張經平的一句話讓他明白過來“你想到添茶倒水,看看能學到東西,人家老先生就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