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元還有好辦法,那就是和王大明多套套近乎,從王大明的嘴里套出許老板的絕活,這樣既不用承擔徒弟的責任,還能學到真東西,何樂而不為!
不過此事不能急,要溫水煮青蛙慢慢的來。
下午,王大明還在看師傅今天收來的瓷器,鋪子里來了個中年胖子,此人好像還和師傅挺熟的,說話間好像沒啥商業上的客套。
后來王大明才知道,原來這個王先生還是和演員,是專門演大奸臣和珅的。
幾句閑話,師傅還把今天收來的三家康熙瓷器都拿出來,擺放在桌子上。“今天剛巧是收到康熙早中晚時期的瓷器,王先生你好好看看。”
三件康熙時期的青花瓷器,一件為康熙早期的大罐子;青花發色黑黢黢的,中期為一個梅瓶;青花顏色就很艷麗了,晚期則是一個八角盤子,畫面非常漂亮。
許四海還借著給徒弟王大明授課,同時也把知識傳授給了王和珅。
他說:康熙早期的瓷器還遺存有粗大明的風格,這很正常,因為從明朝滅亡到康熙初年也不過才隔了20多年。
那些遺存的老匠人學的就是明朝那一套,他們都還在呢,手藝上自然會留下星星點點的痕跡。
再有就是康熙早期社會還不穩定,南方還有還多想要反清復明人士,八大山人就是最典型的。所以此時的瓷器上都不寫康熙的年款。
“說是怕碎了不吉利,實際上是心里沒自信!為啥康熙平定三番后,又可以在瓷器上書寫年款,不怕碎了不吉利嗎,那是康熙已經徹底掌控了局面,他心里有自信了!”
。。。。。。
。。。。。。
許四海嘮嘮叨叨了說了好長一段,王大明聽了頓時就明白過來,王和珅也徹底記住了。
他還朝許四海拱拱手:“受教了!”
此后個把月王和珅每星期中午都會過來,和王大明一起接受上課。
市場內不是沒人想要進來旁聽,偷學上一招半式的,但他們還沒進門就被當做門神的馬如龍趙武給攔住,販子門只看到屋里許四海在教授徒弟,具體說啥聽不見。
天冷了,放假了,許飛在萬寶齋大門口吆喝出售他做的木頭鍋蓋和洗腳用的小板凳,沒想到居然銷路還挺好的。
尤其是木頭鍋蓋,這玩意店里沒有售賣,所以銷路特別好!
善于玉雕的趙巖已經和他舅舅達成協議,他每天來萬寶齋上班做玉雕,師傅給他提供一定午飯還給他50塊工錢。
王大明自覺自己歲數比這些個小兄弟都要大,而本事卻是最差的。兄弟們幾乎人人都會一種樂曲,還會說英語,相比之下自己啥都不會,他心里很焦急!
又一個星期天,還是王大明去麥香居送食盒,半路上他又被高大元給攔住。高還拿出個青花瓷瓶子要王大明看看,要他說說這只瓶子的年代,是不是很值錢?
這就是教學問了,王大明想起師傅再三說過遇上這種事一句話都不能說,哪怕是真假也別說!
說真的;人家就白白學了一手,以后就能照著這樣的買,說假的同樣能學到一手。
此時王大明才看出來這個高大元竟然挺陰的,還想不著痕跡的從自己嘴里套出學問,他心里很生氣。
“不好意思,也這臭水平也比您好不多少,我也看不懂。”
“你不是拜師了嗎,還見天在鋪子學本事?”
“這不才學了沒幾天嗎。”
再回到鋪子,王大明和他師傅說市場里好多想要套他學問了,自己都快被煩死了,“師傅,我想留在家里安安心心的學。”
“可以!”許四海對此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