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村里的鄰居老王大爺一大早就捧來一個青花的大罐子,身后還跟著一連串看熱鬧的。
怎么連隱私都不懂?
一看到這場面,王大明就開始皺眉頭。
老王大爺:“孩子,你給看看。”
王大明瞅了眼大罐子,青花發色還很淡雅,花紋還帶有云氣紋,倒是個不錯的東西,要是有蓋子那幾個更好了。
王大明半真半假裝模做樣的看了一小會,“是個玩意兒!”
真假不知,說話含糊,老王大爺都被王大明說懵了,還直接問這只罐子到底是真是假?
無緣無故的憑啥要自己說真假,王大明依然堅持民國時期的那一套老規矩!
無論老王大爺怎么追問,王大明依然說話含含糊糊的。
他老媽楊雪花還等的有些不耐煩了,大罵小兒子在京城學壞了,王大爺問了半天一句實在話都沒有。
老王大爺也看出來了,知道王大明是不想和他說實話。
他遂自己說開了,說是想要今年造房子說兒媳婦,這只罐子要是真的,還能值點錢的話請王大明帶到京城去幫忙賣掉。
既然能讓自己幫著出手,王大明知道這只罐子的檔次他師傅還是愿意收的,還再次仔細看了眼,還把底足上的胎骨也看了,這才確定罐子就是空白期偏后;快要接近成化時期的產品。
王大明還說這只罐子在鄉下販子的收購價為1500,他師父估計會手下的,不過呢事出突然他也不可能帶著1500塊回來,所以想要他幫著出手,還要等到他回京后再把錢郵寄回來。
“大爺您放心,我是您看著長大的,比這值錢多的古董也看過不少,我是不會吞掉你那1500塊的。雖然我還是個小學徒,但這個小數目我還不放在眼里!”
王大爺頻頻點頭,還說只要是真的就好,他過來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愿意讓王大明把罐子帶到京城出手。
王大爺同意是一回事,但王大明當著屋里串門的街坊有話要說。“大爺,咱們丑話說在前頭。”
王大明的意思是,王大爺這只罐子愿意以1500塊讓他代為出手,但是要是他師傅收了去了在轉手賣出三千五千的可別心疼。
那是人家的本事,這其中他一分錢的好處都沒拿,在咱鄉下這只罐子最多也就這個價。“你要想清楚了!”
王大爺聽說還有三千五千的可能,心里又有點舍不得了!
他還倚老賣老說自己是看著王大明長大的,就不能替他把罐子賣出三千五千的,憑啥這筆錢要給別人掙?
王大爺還說:“莊戶人家都不容易!”
邊上還有人幫腔,要王大明知道誰是親人誰是外人,胳膊肘可不能往外拐。
“大爺這年頭說都不容易”王大明心說自己預先把丑話都說了竟然還執迷不悟,“我師父是開店他還要付房租,還要養活一家老小,不掙幾個怎么行。”
王大明看王大爺還在心里計較,他就知道這件事十有八九要黃,遂讓這位大爺再好好想想,反正潘家園距離河間像也不遠,自己也可以抱著罐子去各家鋪子試試。
說完,王大明帶上一包禮物開車直奔張經平家去拜年。
王大明是走了,但還留在他家看熱鬧的卻議論開了。
大家都說開古董店的坐鎮店里風不吹雨不打的多清閑,收個東西一轉手居然要掙個對本利,1500塊下鄉下能幫不少大事,“開古董店的心太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