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這第三排中間這只碗拿來我看看看。”
老板也是想看了眼王大明,估計也是準備開價時看人下菜碟,隨后把王大明點的那只碗拿出來遞給他。
王大明也是很小心的先用兩手去接,然后再四個手指放進碗里,捏緊了拿起來觀賞。
其實攤主要是心細的,還是能看得出王大明是個行家,問題是他現在心里琢磨的是怎么宰人。
左右各看了一眼,王大明還是問價,攤主脫口而出“3000塊!”
王大明笑稱這只碗還熱乎著,攤主怎么好意思開出3000這個價。
一番討價還價,最后以1000塊成交。
這是一個標準的北宋越窯,釉色器形都沒話說,唯一的缺憾就沒有工。
沒有工,就是說這只碗是光素無紋,上頭一點劃花點綴都沒有,就是一只普普通通的青釉大碗而已。
這只碗的碗心要是能有常見的劃雙蝶雙摩羯雙鸚鵡紋飾,都可以上大拍!
現在只能四下里流通。
再有個攤位,還有一個中年人正拿著一個假乾隆官窯小碗在仔細鑒別,還用上了放大鏡,樣子可仔細了!
此后再沒啥好東西,就是有也是檔次很低的道光咸豐時期的民窯青花,這種東西送給王大明他都不會要,嫌棄占地方。
天亮了,市場里的人越來越多,都快抹不開步子了,王大明選擇退出,他怕不下心碰傷了一件會被攤主訛上。
從四樓下來,王大明就在找師傅說過的茶館,他走了沒幾步還真的就看到了,茶館邊上就有個做燒餅油條的小攤子。
小攤子一口小爐子在炸油條,另一個爐子在做大餅。
學這師傅說過的,王大明買了一副大餅油條去店里再叫壺茶,坐下慢慢享用,看看當地人是怎么聊古董的,他們的眼力又如何。
走進小茶館,王大明挑了個中間沒人的座位,果然看到里邊做了不少中老年人,有的桌上還放著真真假假的古董,互相之間還在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在等茶的時候,王大明還左右看看,在他看來那些放在桌子上的所謂古董,一多半都是假的,還有就是民國仿造的。
一會時間茶來了,還是用普通的紫砂茶壺泡的,還配了一只白瓷小茶盅。
倒了杯茶,王大明開始一口大餅一口油條,再一口茶。
附近還有老爺子指點王大明,這樣吃不對,要把油條包裹在大餅里吃,這樣味道才好。
還有這么個說法,王大明從善如流,剛準備把大餅油條裹在一起,老爺子再說還不對,要把大餅里有芝麻的一邊朝里,焦黃的底子朝外。
“這樣大餅面上的芝麻粒就不會往外掉。”
這是什么道理?
王大明再細想才明白,大餅有芝麻的一面朝外,在包裹卷起來的是時候會撕裂,這樣芝麻全都掉了。
而包裹著朝里,就算是芝麻粒掉了也掉在被包裹的油條上!
魔都人也是夠精明的,估計也是三年災害時期想出來的絕活!
一口茶,一口大餅油條,味道還真的不錯,等他吃完王大明覺得還差點,要是在能來一根油條的話基本就飽了。
這會時間已經到了早上七點多,小茶館里基本坐滿了,就連王大明的桌上也多了胖瘦兩位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