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席上,負責鑒定玉器和雜項的蔡老師剛一看到打開的錦盒,他立即驚呼:“好東西啊!”
隨后他也套上手套,從小小的錦盒里將一小片已經泛白的玉片拿出來,還對著鏡頭說:“各位喜愛古玉的觀眾們都看好了,這塊玉的沁色就是標準的雞骨白,標本一樣的標準!”
蔡老師繼續說道,既然已經說了這塊玉是標準的雞骨白,那么這片玉魚的真假自然毋庸置疑是一件珍品。
這件玉魚刀法粗率,重意不重形,只求讓人看得出是一條魚就行了。
再看穿孔,也是一頭大一頭小,這是標準的三代古玉的作法。
蔡老師還朗聲說道:“經我鑒定,這是一枚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的玉魚,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古玉珍品!”
金晟也有意給專家作對,他說自己的朋友鑒定為西周早期的,現在怎么又提請到了商代晚期?
蔡老師隨即笑了,他說金晟的朋友看來也是個大行家,斷代為西周早期太過謹慎,有點古板了。
其實玉魚在商代做的最多,但這一枚的做工上已經帶點西周的風格。
“但是夏商周三代時期精確斷代還是比較困難的,我認為斷為商周之間比較合適。”
金晟明白了,王大明斷代上比專家還要謹慎,這也太小心了!
這塊玉魚,金晟準備好好的把玩一輩子!
之后又是兩個荷蘭省本地的藏家來鑒寶,一個拿著清代的香爐,一個拿著一串冰種老翡翠珠子。
前者定價不高,后者定價很高,讓持寶人歡喜的眉開眼笑!
下邊就是韓世昌上臺鑒寶,他還是捧著他哪只被王大明發現的明代空白期的青花大罐子。
在陳昆一番問候后,她又這是很好看的罐子來歷。
韓世昌面帶愧色說,他也是個古玩愛好者,某天請了一位眼里厲害的朋友來家里幫他做鑒定,砸了好多東西啊!
陳昆還問:“當時心疼嗎?”
“怎么不心疼,那都是錢買來的!”
“那和這只罐子有啥關系?”
韓世昌還白了陳坤一眼說,你聽我說下去。“正當我徹底絕望的時候,朋友在我家廚房的灶臺上看到這是大罐子,他驚呼這是個好東西。罐子是明代空白期的,是真珍貴的好東西。”
陳昆:“所以你想那來請專家鑒定下?”
“不是的!”韓世昌也學著開始和陳昆作對:“我進來是想告訴廣大愛好者,吃虧上當不要緊,要趕緊找個好老師帶一帶,不然一輩子都是盲人摸象,一知半解。”
陳昆夸韓世昌說的很對,問題是他帶來的東西對不對就不知道了,“請專家鑒定!”
瓷器專家楊金榮看了眼韓世昌捧上臺的青花大罐子,他笑問韓世昌玩了幾年的古董了?
“五六年了,都是聽地攤上的販子胡亂吹噓,買了不少的假東西。”
楊金榮大笑,還要韓世昌好好的和這位朋友多學學,這位朋友的眼力絕對過關,一眼就看出這是個這東西,還斷代非常明確。
看過整件器物,楊金榮:“我也不賣關子了,這就是一件空白期的這東西。而且罐子底還有毛筆寫的款,這給罐子增加了不少的價值,拿回去好好保存吧!”
又休息一會,楊金榮還走到臺下問王大明,這些都是他幫這些個浙省西湖市的人看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