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就是一件許四海最喜愛的元青花,昭君出塞大罐子出場。
霍大少還給楊老師介紹,這是原來小日本東京的出光美術館的館藏,不知道許先生用了什么法子,居然將它購買到手。
楊老師一看就大呼這是一件很有名的元代青花大罐子,他早就知道!
“這只罐子太珍貴了,元代的青花被公認的沒有幾件,而這件卻是個帶蓋子的完整器,而且還是畫的歷史人物,尤其顯得珍貴無比!”
楊老師還把大罐子翻過來,讓攝像機的鏡頭對準大罐子的底部:“都看看元代青花的底足,也好漲點眼力!”
再后則是一件青銅盤子。
鏡頭前這是盤子為直立圈足,雙橋耳,外鑄有細密的云雷紋飾,看上去還挺威武的,盤子里還有密密麻麻的幾行甲骨文,切字形以象形的很多。
青銅器專家丁老師一看到這種盤子就驚呼“好多字!”
他還介紹青銅器的重要與否,就是看器物身上有多少文字,記載的是哪一件歷史事實,或者是記錄了哪一位歷史名人。
“因為這可以佐證歷史,所以才珍貴。”
蔡老師還說,民國時期琉璃廠的規矩,青銅器上多一個字就價值100塊大洋,這件盤子里有69各字,按照當時的價格就是6900個大洋。
“這還沒算上盤子本身的價值,說它價值萬金一點都沒夸大!”
丁老師說這件盤子銅銹緊貼器身,造型威武莊重,花紋也附和當時的歷史風格,東西自然是沒問題的!
現在要緊的事看看盤子里的銘文說的話是啥!
丁老師一字一句的開始念叨:“公伯禽祭先大父昌。。。。。。。”
隨即他笑著說這只盤子太珍貴了,可作為西周青銅器的標準器!
陳昆有點急了,她和丁老師說別自我欣賞,趕緊給觀眾朋友們介紹下這只盤子好在哪里,珍貴在那里?
“銘文!”丁老師手指青銅盤內的銘文:“這一切都是銘文告訴我的!”
丁老師說因為時間關系,他只介紹銘文的第一句“公伯禽祭先大父昌。。。。。。。”
公;是公爵的意思,伯禽;是西周魯國的開國君主,他也是周公旦的兒子,周武王姬發的親侄子,公伯禽就是魯公伯禽。
祭;就是祭祀的意思。
那么祭祀的是誰?
是他的大父,也就是祖父。
姬伯禽的祖父又是誰?
只能是周文王姬昌!
所以銘文中寫的是:“祭先大父昌!”
從這短短的一句話就能得知,這只青銅盤為西周初期魯國的國君伯禽,造了這只青銅盤子來祭奠他的祖父姬昌。
“東西是真的,還有制造人,制造的目的,大約準確的時間點,自然就能成為西周初期時代的標準器!”
陳昆“哇,好珍貴的青銅器,有來歷還有時代,果然是一件非常珍貴的重器!”
霍大少:“這間青銅器據說還是在德國的古玩店里買來的,價錢還很不便宜。”
“真正的古玩大家,要是遇上這只盤子,就是傾家蕩產也是要拿下的!”丁老師很肯定的說。
在拿上來的又是一只康熙碧玉柳條紋大圓盒,在幾件重器面前,這間皇家玉器已經屬于不起眼的小角色。
等到雍正款的其杏林春燕紋琺瑯彩小碗,鏡頭又給了大特寫,將這只碗幾乎是所有細節整個都拍了個遍!
楊金榮:“觀眾朋友們好好開開眼,這是琺瑯彩,節目開播以來最珍貴的瓷器,數量遠比定窯來得少,稀有程度堪比汝窯!
康熙朝始有發端,雍正時期有了大發展,到了乾隆時期技藝大成。到了嘉慶因為國力衰減已經造不出來了!”
陳昆:“據說這只小碗當時還是大拍買來的,花了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