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有了一塊令牌,李大朵就跟吃了定心丸一樣。她拿出了全部的積蓄,有幾張銀票和一些銀子。留了三十兩銀子,她把一千多兩的錢包起來。
拿著裝著錢的布袋,李大朵覺得這太少了,這么一點錢對她要做的事簡直是杯水車薪。
李大朵再拿出藏在床底下的人參和靈芝,陸陸續續賣掉了一些,現在還剩下三株人參和四株靈芝。
李大朵拿了兩株人參和兩株靈芝,其余的放回去藏好。
拿著人參和靈芝,她立刻快馬加鞭去了青城。這些藥材在安平縣賣不上好價錢,在繁榮昌盛的青城才能賣上好價錢。
李大朵去到青城,找了三家藥鋪才吃下她的藥材,她回的時候帶了一萬二千兩銀票回。
回去后,李大朵拿出地圖來看。要找一個空曠的地方,大到可以容納幾千甚至上萬人的地方。
看地圖看了很久,最終李大朵把楓橋鎮這個地方圈了起來。
楓橋鎮因為楓樹而得名,漫山遍野的楓樹,秋天紅葉飛舞,真是美不勝收的一幅畫卷。
楓橋鎮土地遼闊,常住人口卻不是很多,所以大半的土地都是荒蕪的。
打定主意了,就是楓橋鎮了。
前往楓橋鎮之前,還要組建一支工人隊伍過去。要搞的工程巨大,去到當地未必能召到那么多人。從安平縣帶一隊人過去,過去就可以開工了。
李大朵立即去了新民村,這個村子人口龐大,他們逃難過來后,為了生計干過很多活,大部分干的都是開荒建房的活,從這個村子招攬人手是最合適的。
李大朵已經來過新民村里正的家了,她認識路了,直奔他家。
說來也巧,里正剛剛結束了一個活,回到家沒兩天,他打算休息幾天再出去找活干。
當看到李大朵那刻,里正還以為自己眼花看錯了。
“里正。”
聽到聲音,這回可確定沒錯了。
“李姑娘,是你呀!大駕光臨呀!”
“里正,我想召一批工人,隨我去楓橋鎮做事,包吃包住,小工一個月600文,會建房的一個月1000文。”
里正大喜,“好,好!”
“里正,你要記清楚,是楓橋鎮,從這兒過去要坐一天的車。”
“這不是問題,跟著李姑娘去做事,李姑娘又不會虧待我們,去哪做事不是做事呀!去楓橋鎮就去楓橋鎮,只要能掙錢。”
“里正,16-35歲,人數不限。”
里正笑得快開花了。
“我一定給你找來人手,估計能在我們村找來二三十個。外村的收嗎?”
周邊還有幾個村子住著從北方逃難過來的,和村子里的人大都沾親帶故,能給他們謀一份活,里正也樂得做。
“收,只要干活老實,肯下苦功夫的都行。但是,只給你一天的時間,明天我就會派馬車來接人。”
“好的,我知道了,我會抓緊時間的。”
“明天在村口見。”
“一言為定。”
李大朵走了兩步又回頭,“里正,明天的吃食和水自帶。”
“我會告訴大伙的。”
李大朵這才放心離開了新民村,她進了城找木郎,找他派馬車送人過去。
李大朵還去打鐵鋪子,把人家店鋪里的所有鋤頭,鏟子等一切工具買走了。這些工具遠遠不夠,可是現在定制也來不及了,只能去到楓橋鎮再去想辦法了。
李大朵還去了縣衙,她不是來找自己弟弟的,她來找縣令。
來到縣衙門口,衙役攔住了她。
“這里是縣衙,閑雜人等不得進入。”
“我叫李大朵,李二壯是我弟弟,我來找你們楊大人,我認識你們楊大人。”
衙役一聽,這是他們老大的姐姐,立即轉變態度,熱情地說:“原來是李姑娘,小的失敬了,你隨我來,我帶你去找楊大人。”
“請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