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一番苦想后,賈政勸自家大伯把賈珍丟進軍營。賈珍今年已經十三歲,從小讀書都沒認真讀,考中秀才估計都要好幾年工夫,除非運氣好,要不然中舉這輩子都不可能。
還不如讓賈珍去學武,也不要求他把武藝練得多高深,只要改一下身上不良習氣。
要不是賈赦年齡太大,賈政早就想把賈赦丟進軍營。每次看著乖巧的瑚兒,賈政都會感慨自己那個不著調的兄長上輩子是積了多少的德。
回到賈珍的問題上,賈政勸動自家大伯和堂哥是很容易的,只是大娘肯定會心疼。不過這事只有大伯自己去解決了。
當賈珍某一天遛鳥回來,看著自家爺爺站在院子里。腿都在抖,看著他,一句話就是:“下午送你去軍營當兵。”
瞬間,賈珍覺得天都塌了。要不是祖父瞪著他,他能哇的一聲哭出來。靈機一動,賈珍想跑出院子,去找自己的祖母和母親。
祖父早有預料,門口有兩個小廝把守。還沒摸到門,就被架回來了。
賈珍就一臉悲傷的站在院子里,看著小廝給自己收拾院子,然后自己被提著上了馬車,進了近郊的一個軍營。
賈政在榮國府替自己的大侄子默哀一秒,不能再多了。想想他在干的那些事,就覺得要不然直接把他發配邊疆好些。
一是自己仍在孝期,而是外面榮國公的舊敵睜大眼睛挑賈府的錯。賈政在賈府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也管著自己兄長,賈赦覺得在自己家待久了,就沒意思了。不過賈赦還是沒出去,偶爾出去絕對沒惹禍。自己就當個富貴閑人,完成父親的心愿吧。
榮國公表示,要不是你實在混賬,我的底線也不會這么低。
在家里,除了看看書,幫著自家娘子打理私產,賈政的重點就是教育兩個兒子。
雖說賈政的探花有點水份,但是教導兩個三四歲的小孩,還是綽綽有余的。賈政先從認字開始,一個字一個字地教自家侄子和兒子。
孩子太小,不用上正式的課程,但是認字還是可以的。兩個孩子都是很乖巧聽話的性格,天分很高。跟著自家父親(二叔)一起學習,軟軟的嗓音,可好聽了。
賈瑚身上除了外貌,性子完全看不出賈赦的基因。不過,據賈政觀察,自家侄子好像愛好和興趣是雕刻東西,拆東西,組裝東西。
看著瑚兒小手拿著一把小刀,費力地在木頭上一道道刻著。賈赦很是擔心自家寶貝兒子傷了手,但是二弟說要讓孩子的天性自由發展。
賈赦雖然不是很認同,但是二弟的長篇大論,施展了一二,自己就受不住了。看著自家兒子很開心,而且也沒耽誤學習,就先放下了。
自家珠兒,不知道是遺傳了誰,沉迷讀書不可自拔。識字了以后,就開始看書,除了一些看不懂的,都看得津津有味,就連有些賈政自己都覺得乏味的,珠兒都看。
孩子要看書,是件好事。賈政就擔心珠兒成一個書呆子。不過還好,珠兒對其他東西也很有興趣。
賈政每天分兩次或者三次給兩個孩子教東西,內容比較簡單,兩個孩子也學習得也很容易。賈政自然也不會忘記自己的寶貝女兒。元春一歲多,肉乎乎的,說話不利索,不過兩三個字地蹦出來,好可愛。
看著萌萌的女兒,賈政心里想要保護好自己的女兒,不要讓她入宮。看起來風光滿面,但是說到底,都是妾,是各個家族謀權的工具。
賈母自從榮國公去世后,有點悲傷過度,休養了半年才好。康復后,也不咋管府里的事了,一心帶著自己孫子和孫女。
賈政可不會去占襲爵人才會住的榮禧堂。因此,在榮國公入土為安后,賈赦一家就搬去了榮禧堂。賈母搬去了榮慶堂。
賈母在病期的時候,為了更方便的照顧家里人。賈政就請了一個醫術高超的大夫,可能比不上宮里的太醫,但是還是很有水平的。
那大夫姓陸,年紀已過六十,但是面色紅潤,身子骨康健。陸大夫自然不會更改太醫開的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