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的專業有:數學、基礎物理、微電子、計算機科學、軟件工程等等。
人員不僅有中大的,還有華南理工的。
除了冶一這個小垃圾以外,這支隊伍的最低參與學歷就是碩士在讀,其中還有五個博士在讀。
2010年,社會風氣還沒那么浮躁,這些還沒畢業的研究學者們還沒那么注重物質。
周寬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名頭,一般二般情況下多少也得三顧茅廬意思意思才行。
奈何周寬沒耐心,他就用了一招。
讓許多加入的學長們心中都有同一句話:我也不想的,但是給的太多了,就當去積攢大項目經驗了,反正項目做完我還是我!
周寬也不傻,他當然知道大家的多半心思。
他想的簡單:上船容易下船可難。
“……”
…………
如此這般,一直拖到28號,周寬才終于想起來最關鍵的環節還沒談。
這才通過王哲茂的關系去認識了幾個還挺牛、也還有閑暇的教授。
分別初步接觸一二之后,周寬牽頭跟這些大牛教授搞了個小規模座談會。
會上,周寬笑瞇瞇的介紹著情況:“各位教授,我就不多耽誤大家時間,簡單直接一點。”
“項目的覆蓋范圍是核心處理芯片等硬件,專用小型操作系統等軟件。”
“……”
“更詳細的情況,我跟各位教授都有說過一二。”
“雖然采用了多方合作形式,但相關方面的主要事務我可以直接決定。”
“還望各位教授賞臉幫襯學生一二。”
“……”
實際情況這些教授心里是有譜的,不說別的,就沖鴻鵠砸錢的堅定,他們也樂意參與一二。
他們有學生要帶,有自己的一些科研想法要實現,有各種各樣的需求,這些都離不開錢。
光靠學校的經費,其實是不太夠的。
更別說周寬還是中大的學生,項目的其他主要參與人員也基本都是中大的在校碩博學生。
方方面面都找不到拒絕的理由。
其中為首的教授率先點頭應下來:“周同學已經說得很明白了,我們沒什么意見。”
其他幾個教授笑著附和。
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另一邊,鴻鵠、跨越精密那邊也在譚曉蔓的協調下基本步入了正軌,也沒什么拖拉。
就在4月30號,假期前的最后一天,在多方的共同見證下。
鴻鵠-白華夢-跨越精密-中大聯合項目實驗小組正式在中大啟動。
這個實際上還稱不上大項目的小合作就這樣正式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