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教主人皇陛下……”
見識到這聲威,那還不知是天理教主來了,剩下幾個官府那邊的高手此時都兩股顫顫的,趕緊叫停戰斗,即使被對手制住也絲毫不敢反抗的束手就擒。
天理教主的威風那可是從嘉慶爺在位時候就踩著嘉慶的顏面打出來的,他們這些投身朝廷的武林中人就沒幾個不知道的,遇到這位列于四大宗師之一的旁門巨擘,讓他們絲毫生不起一點反抗之心。
別說他們只是江湖上二流的高手,便是一流高手,乃至先天高手,除非是八大先天或者雙魔那樣比較麻煩的,其他的對于這位來說也不過是小孩子過家家一般。
云氣大手消散,一座樣式奇古的青銅戰車出現在眾人面前,車有傘蓋旗幡,車前又立一左臂前伸的著甲銅人,車上站著一位身穿玄黑八卦袍,頭戴旒冠的清癯老者。
乍一看去,便仿佛是周天子亦或秦始皇現世一般。
因為這形象活像歷史書上所展示的先秦古代帝王的圖畫模樣。
旒冠也就是俗稱的“平天冠”,與“通天冠”、“朝天冠”同為帝王才可帶的冠冕。
在封建時期,帽子最初只是在統治階層使用,而且戴帽子也不是為了御寒,而是象征君主的統治權力和尊貴地位。
《釋名》提到:“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可見只有士以上的人才可以戴帽子。
所以那時的帽子分為“冠”和“冕”兩種,戴“平天冠”的是帝王,戴“烏紗帽”是官僚,戴“逍遙巾”是士人、員外。
到了這世界的金朝,官服官帽倒是丑的一批,也就是俗稱的“僵尸服”。倒是金朝官階的大小,通過看帽子和頂戴就能很容易辨別。
那么平民百姓到底沒有戴帽子的權利呢?
其實也不是沒有,因為手工業生產力有限,一頂帽子的價格也不菲,封建時代的平民百姓很多是戴不起帽子的,他們主要以布巾裹頭,多用耐臟不犯忌諱的黑色,所以平民百姓才會被稱為“黔首”。
黔者,黑也!
不過眾人想到這位天理教主當年起義時就已經僭越稱“人皇”了,帶一頂旒冠倒也不算什么稀奇。
而且他這旒冠還只是九旒冠。
按古時規制,一般天子帶十二旒冠,周之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后來旒漸漸只限于帝王,于是“冕旒”則成了帝王的代稱,同時也是帝王的象征。
但按照前明已經廢除的冠制,太子親王九旒冠,這樣看來天理教主這位“人皇”帶九旒冠其實已經是比較低調了呢。
見到這位大人物出場,高景飛直覺迎面一股壓力籠罩過來,他能看出對方所乘坐的那架古代戰車應該是一件強大的法器。
跟之前見過的林中仙人那種無聲無息但卻讓他心中警覺萬分而生不起反抗之力的情況不同。天理教主帶來的這股壓力雖然強大,卻似乎感覺到自己的靈魂在本能的躍躍欲試在壓力下想要反擊。
這一點讓高景飛對于陰神真人與元神真人之間的差距有了一個大致的判斷。
果然都是真人,但是陰神對上元神已經是質的差距,二者是高下立判的兩個層次。
見到別人都在自己施放的壓力下苦苦支撐,甚至不少都已經當場跪服在地了,但那個年輕的過分的小道士卻只是面色微變,顯然不是一般修行中人。
這位緩緩走來的天理教主不由幽幽說道:
“你這小道也是天生道材,才及冠的年紀就已經只差一步便成先天,一身法器便連本座也是看的眼熱,不知是出自哪座仙山何處福地?說出來或許本座還能跟你師門長輩有些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