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出了穿越者們的想法,項羽笑道:
“哈哈,我項某人豈敢僭越妄稱鐘山之神,便是那蔣子文,不也不敢稱鐘山神,拒了孫仲謀的鐘山神封號,改稱蔣山神嗎?”
“鐘山之神只有一位,那就是上古大神燭龍,是同泰山府君一個年代甚至更久遠的似乎開天辟地就存在的大神,鐘山之神早已隕落,蔣子文與我方能竊據此地,何況我所占據這鐘山神宮,也并非真正燭龍之寢宮,而是蔣歆昔年之神府,為蔣子文成神后以鐘山神宮遺跡再建。”
鐘山之神是何等存在?
高景飛就算是孤陋寡聞,也聽說過這位的名字。
山海經中記載,鐘山之神曰燭龍,又稱燭陰,燭九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山海經注》說“燭九陰”意為“燭照九幽之處”并非燭龍之名。
當初霸王以江東為根基,江東又稱江左,包含了現在大部分的江南以及皖省等地區,金陵自然也在其中,所以霸王死后,亡魂才得以在陰界江東地區游蕩,
這鐘山雖然在金陵古城建康城邊,但一來穿越者們熟悉的鐘山神其實是東吳孫權所封,原本只是漢末軍將任秣陵尉的蔣子文,追逐盜賊而戰死于東北郊上的鐘山麓下,東吳孫權建都秣陵也就是后來的建康后,才封其為“鐘山神”,并改鐘山為蔣山,賜建有一座蔣王廟。
民間傳說鐘山神登位后,“自是災厲止息,百姓遂大事之。”
也就是說這位鐘山山神只是死后封神的陰神,算不上真正上古之時的天神地祇,更無法跟傳說中的燭龍這位鐘山之神相媲美。畢竟在山海經描述中,這燭龍絕對是一等一的上古大神,在眾多神魔之中也是頂尖的存在。并非單純的鐘山之神這樣的地祇。
郭世鴻開口問道:
“敢問大王,那蔣王爺如今何處?”
蔣歆,字子文。三國時廣陵今許州人,據說為人輕狂,漢末為秣陵尉,追逐強盜至鐘山麓,戰死后葬在鐘山,南朝齊永明中封以帝號,南唐追謚莊武帝,有廟碑。
據說是孫吳初年,有人看見蔣子文在大道上乘坐白馬,手執白羽扇,侍從左右跟隨身旁,和生前一模一樣,于是吳大帝孫權孫仲謀便為蔣子文建祠立廟,封為蔣侯,并將鐘山改名蔣山。所以嚴格來說蔣歆只是蔣山神,只不過后人更認可鐘山這個名字,便稱其為鐘山山神了。
東晉史學家干寶《搜神記》云,晉軍五戰五勝,皆因蔣歆乘白馬暗中顯靈相助。《資治通鑒》、《太平寰宇記》等書也予以收錄。后人遂將蔣歆顯靈的水塘命名為白馬塘,在現代金湖縣津南鎮塘邊建白馬祠。
后來許州也建白馬廟,高郵也建白馬廟,以祀蔣歆這位神靈。
六朝時期,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紛紛到蔣王廟祭祀求福。蔣王廟也因此成為重要的祭祀禮拜“蔣王爺”的中心。
學者朱偰在《金陵古跡圖考》中說:“蔣子文之廟,始興于吳,崇于晉,大于南齊,而衰于明”。他們那個世界的蔣王廟在1912年被改為私塾,后又改為小學,蔣王廟戲臺在建國后被改為校舍。
至20世紀60時代,廟宇被毀壞,后來干脆連廟會也被停辦。
穿越者們心里猜測或許是蔣子文死后成神,本身就沒有什么根基,又是陰神之身,在社會幾經變革之后,自然很快就流逝在歷史浪潮之中,也可能是得罪了霸王這位鄰居,被項羽這尊鬼王給滅掉占據了這蔣王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