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景飛饒有興趣的問道:
“那你們家跟這兩家的關系應該不錯吧?那你跟那兩位也算是青梅竹馬了?”
吳芷萱沒有從這小子語氣中聽出醋意,反而調侃自己的意思更多,讓她不由微嗔道:
“說什么呢,我跟羅銘浩和陳家豪他們也就是普通朋友關系,這兩人都比我大兩歲,我又不喜歡熱鬧,所以玩不到一塊去,小時候多數時間我都是自己一個人看書……”
高景飛聞言不由微微一笑,然后問起這兩家的背景。
聽了吳芷萱簡單的描述之后,他頓時對兩人和其背后的家族有了幾分興趣。
這羅家的來歷說起來也很神奇,他們是在中原神州很知名的一個以造反而聞名的教派分支的傳承者,也就是那個在中土曾經搞出不少大事的羅教嫡系后裔。
在白蓮教中土造反不成被金廷打擊之后,他們家就隱姓埋名、遠赴海外,以羅教的羅為姓,在南洋傳承了下來。
所以羅家還傳承著一些旁門左道的法門以及拳腳功夫,不過很多法術和功夫在世界未曾異變之前,在后人眼中都是糊弄人的江湖把戲而已,若不是出于對先祖的敬意才被收藏供奉在祠堂中吃灰,估計早就被當成廢紙用來擦屁股了。
而在世界異變的初期,羅家是最先發現異常的南洋勢力之一,所以聰明的羅銘浩仗著自己是嫡系繼承人,早早就將祠堂里的羅教傳承起了出來,牢牢占據了他這一支在羅家的超凡地位。
陳家的來歷沒有羅家那么玄奇,但也是當年在國姓爺也就是吳家先祖抗金時期的潮汕移民。
當時潮汕地區因為金人的殺戮、禁海遷界和戰爭的拉鋸而人煙凋零,許多百姓都活不下去而去往他處尋找生路,尤其是廣州和沿海等地的百姓被三礦徒、也就是金朝的三順王里的尚家給殺的差點干凈,更加引起了閩粵一帶幸存百姓的恐慌。
這些地區自古就有陸地上活不下去便出海謀生的習俗,所以大批的閩粵百姓通過海路來到南洋,陳家也即是其中之一。
作為南遷的客家人出身的陳家原本是宋末的士大夫家族,后來南宋滅亡,深感百無一用是書生的陳家當家人便立下規矩,所有陳家子弟在耕讀傳家的同時都要習得武藝,以古之儒者仗劍躍馬而行為標桿。
傳承到明朝,陳家秀才舉人出的不多,反而成為了當地世襲的衛所武官。
而感到復明無望的陳家在面對兵亂的時候,毅然果斷的舉族連同手下軍戶與莊園佃戶都一起遷往了南洋。
作為海邊衛所的軍將,少有不跟跑洋的有關系的,陳家也是如此,而且更有一個姻親家在南洋實力不弱,因此攜眾而來的陳家讓本地夏人很是歡迎。
就連南洋的殖民者也默認這些夏人移民的到來,缺少人口和勞動力的南洋最缺的不是懶散的土著,而是勤勞的可以帶來財富的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