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巒深處,小亭矗立。
老者身著一襲青衣,白胡垂落,望眼便是仙風道骨之意,而在一旁還立著一只白鶴,溫順有理。
老者看著掌心中的三枚法錢,搖頭直嘆。
“這法錢……”
“不對,不對,不該是這樣的。”
而在老者身前,則是一位衣衫襤褸的‘先生’,倒也不能稱是先生,只是因為此人身旁的少年這么喊他。
“林先生……”少年抓著‘先生’的衣角,似乎是有些膽怯。
衣衫襤褸的‘先生’,伸手安撫少年,抬起頭對那老者說道:“仙師,這法錢,確實是當初的那三枚,林某也不曾說謊。”
少年與先生,便是當初從那重山腳下離去的林如海與劉槐安。
跋涉半年,林如海終是來到了此處約定之地。
提起約定之事,又要說起一樁往事,此事還得從他借法卜算的法錢說起。
林如海四方游歷至一處州府,見有一商販在路邊擺攤,攤上有六枚古錢,也只是圖個新鮮,他就拿了二兩酒把這六枚古錢換到了手。
又是偶然的一次機會,他從一個民間神棍口中了解到了算命之術,雖然他不曾信那神棍的話,但卻也試了試,恰巧不巧的是,銅錢可測吉兇,正好用到了這六枚古錢。
林如海一個凡人,再怎么也不能算到什么,可這古錢卻不是凡物,誰知那法錢中余有法力,竟是真算出了東西來。
這不由得讓他感到驚訝,便將那六枚古錢收好。
可在不久之后,因為這六枚法錢,卻引來了仙人,而這也成了林如海的仙緣。
某一日,幾位仙人駕鶴而來,尋上了林如海,說那古錢是仙山遺物,要收回古錢,林如海自然是不肯的,可在對方解釋之下,卻發現真是如此。
幾位仙人也沒有強取豪奪,再說林如海能拿到法錢也是緣法,就只收回三枚法錢。
而剩下三枚便留在了林如海手中,仙人留給了他一塊玉牌,允了他一場仙緣,十五年后可憑玉牌可入仙山修行,若不愿意,將剩下的法錢完好歸還即可。
到如今,正好十五年。
林如海身前的老者卻是搖頭,說道:“法錢法錢,錢是當初的錢,其中的法,卻不是當初的法了。”
東西還是那個東西,但其中的法力,卻不是曾經的法力了,而更為關鍵的是,這法錢中的法力,甚至比起曾經更加精純了。
法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中的法力。
十五年前林如海偶然間以卜算之法調動法錢,老者本以為是真君重現人世,故而帶人尋到了林如海,誰知只是真君留下的法力。
而這位真君,正是老者所在仙門的掌教真君。
如今法錢中的法力,卻是要比真君的法力都要純粹,與之前比起來,甚至就是天壤之別,老者也從未見過。
林如海聞言愣了一下,倒是想起了另一樁事,便說道:“不瞞仙師,林某半年之前曾走了一趟重山,法錢在那時損壞過。”
“重山!?”老者聞言明顯有些驚訝,說道:“你且細細道來。”
林如海道起了那次重山之行,隱仙相助修復法錢之事也說了出來。
“……那位仙人居于重山之中,不問世事,但卻助林某修復了法錢。”
劉槐安在一旁聽著,心中則是疑惑為何林先生沒有告訴他過。
“隱居重山的仙人?”老者搖頭,目光緊盯著林如海的雙眼。
林如海確實沒有撒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