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相信是自己聽錯了,剛剛那紅狐肯定是說話了。
漢子挑了挑眉,又問了一遍:“先生剛剛真的沒聽見?”
“聽見什么?”陳九疑惑問道。
漢子看了一眼先生,見先生神色疑惑,便答了一句:“沒什么。”
難道真是自己聽錯了?
不應該啊。
雖然上了些年紀,但他的耳朵也沒毛病啊,這一刻,他對自己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漢子思索了片刻,想著還是先將這事放在一邊,孩子們上課的事更為重要些。
說是私塾,但也不過是幾根木頭臨時搭起來的茅草屋。
好幾戶人家的爹娘守在私塾外面,與茅草屋中的孩童一同等待著先生的到來。
“先生到了。”
“快請。”
“見過陳先生。”
“陳先生吃過早飯了嗎?”
陳九一一應下,抬手壓低了現場的聲音,說道:“眾位,若是無事不如就先回去,一個時辰之后再來接你們的孩子?”
漢子站了出來,說道:“都擋在門口干什么,還不快給陳先生讓路。”
“是是是。”
“陳先生快請進,娃娃們都等久了。”
在一眾村民的擁護下,陳九走進了茅草屋里。
陳九吩咐了一聲道:“麻煩老哥守住門口。”
“誒,好。”漢子答應下來,便老實地站在了門口。
陳九回頭看去,望向了這茅草屋里的孩童們,最大的也快有十三四歲,最小的卻不過六七歲,參差不齊。
屋子里也只有一張桌子,便在陳九的眼前,而筆墨紙硯更不用提,什么都沒有。
他們身下的凳子應是各家各戶拼湊出來的,有的甚至沒有凳子,便站在一旁。
陳九也瞧見了昨日的小男孩,就坐在最里面的位置。
他們相互看了一眼,接著便齊聲喊道:“先生早!”
“嗯。”陳九點了點頭,說道:“我也不算是位先生,只不過懂得些許道理,應你們爹爹相求,來給你們上三堂課。”
右邊的一個小姑娘出聲問道:“是要教我們寫字嗎?”
陳九搖頭道:“不教這個。”
“那教什么?”
“對啊,那教什么?”
陳九微笑道:“道理始于書中,如今無書,那便出口成書,若是有什么問題,待我說完再提,如何?”
“好。”孩童們稚嫩的聲音響徹了茅草屋。
待屋中安靜了下來,陳九才緩緩道來:“道理因人而起,故有不統,君子正大志誠行,小人妒與溝渠明,學問文章不止于廟堂聲色高,小人不止廟堂茍且出,道理始于書中,止于書外。”
“今日不講別的,只講人之一字,何為人,仁者為人,否仁者毅為人。人,不以一事而定人,不以一尺而擇人。”
“說這些你們也不一定聽的懂,但只需知曉一點,不管往后如何,行事做人,都需順遂本心。”
“這世間的對錯本就沒有準確的定義,只是眾口之下,便定義了對于錯,若有朝一日,立于那眾口之下,尚能有自己的判斷,便已足夠。”
從正午時分講起,足足一個時辰,除了為數不多的道理,陳九都是用的白話,只是為了讓這些孩童聽懂些許。
道理知曉即可。
因為道理的根本,便是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