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東也沒多猶豫,點頭道:“行,那就叨擾了。”
徐錚家就是那種老的弄堂,樓下空蕩蕩的沒擺什么東西,樓上鋪了地板,應該也有好些年了,有些地方已經翹起來了。
“家里簡陋,于老師見笑了。”
徐錚給于東泡了杯茶,于東端過來杯子,笑著說道:“這茶倒是不錯。”
說完,他又打量了一番徐錚家:“看這樣子,你平時很少回來住啊。”
“嗯,我平時都住團里,這屋子空著。”
徐崢口中的團,指的是原來的上滬人民劇院,現在的上滬話劇藝術中心,他畢業之前就天天在那兒蹭戲,畢業后到現在也一直在這個單位。
“這兩年雖然咱們聯系的少,不過你的情況我也了解過,你最近演的幾部話劇都很不錯啊,這兩年演技提升不少。”
徐崢謙虛道:“沒有,完全是運氣好,團里給安排了不少重要的角色,我自己壓力也很大,就怕辜負了領導的信任。”
于東擺擺手,“跟我就別打官腔了。”
徐錚這兩年在上滬話劇界混得確實不錯,他們中心排的話劇《股票的顏色》不僅僅很受專業人士的認可,在群眾中反響也還不錯。
現如今,經過十來場的打磨,整個話劇在各方面都越來越成熟。
話劇跟電影電視不同,現場性特別強,同一個話劇,不僅僅是同一批人來演會有很大區別,即便是同一批人來演,不同場次也會有很大的區別。
一部話劇,演第一場跟演第一百場給人的感覺可能像是看不同的兩部話劇。
在不斷的演出和彩排中,演員對劇本的理解,舞監、導演等幕后工作者對劇本的理解,也都會發聲巨大的改變。
于東端著茶杯,又認真打量起徐崢來。
他當年剛認識徐錚的時候就想過要跟他合作,不過又怕揠苗助長,影響他后續發展。
不過現如今的徐崢,看起來要成熟不少,于東也相信,經過幾年的磨練,他的演技應該也有很大的提升。
想了想,于東開口道,“徐錚,這兩年除了話劇之外,又接別的戲么?電影或者電視劇。”
徐崢搖了搖頭,“《胡雪巖》之后,我就一直在演話劇,別的都沒碰。”
“因為沒人找你?”
“倒也不是。”徐錚笑了笑,“也有一些劇組找過我,我看過了覺得都不合適,而且我現在演話劇演多了,也不知道自己適不適合。”
其實徐錚的考慮并不是沒有道理,雖然大家都說話劇考驗演員的功底,但是話劇跟電視劇以及電影在表演方式上還是有些不同,有的人能把話劇演好,卻未必能夠演好電影。
于東就見過有些演員,話劇很不錯,被人稱為老戲骨,但是一旦上了大熒幕,表演的方式改不過來,就會給人一種濃濃的話劇感。
“其實……”
于東正要開口,卻聽外面忽然傳來一道喊聲。
“阿東——”
于東認出是表哥李小波的聲音,笑著跟徐錚說:“是李小波。”
徐崢點點頭:“聽出來了。”
“其實……”
“阿東——”
李小波就像是跟于東作對似的,于東一開口要說事,他的喊聲就響了起來。
于東無奈,只能回了一句:“來了。”
隨后他對徐錚說:“吃完飯來找你。”
“行,于老師你先忙。”
于東點點頭,站起來往樓下走,一邊走他一邊搖頭,他這個表哥,以前都是喊他于東,但是自從他出名之后,這稱呼也變了,開始叫他阿東了。
有時候于東聽他喊自己阿東,渾身都起雞皮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