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于東這么說,原本正在打量里屋的程硯秋,也被嚇了一跳,看著里屋的玻璃窗,總感覺后面有一張老頭的臉。
于東朝里面又看了看,這里應該有一段時間沒住人了。
至于那個老頭,當年應該就有六七十歲,現如今過去二十多年,即便活著也得八九十了。
一個鰥寡老頭,無人照顧,能活到八九十可不容易。
于東最終還是沒有進去,兩人在門口站了一會兒,就又去其他地方晃悠起來。
一直到四點多鐘,他們兩個才又慢慢騰騰地往回走。
路過徐錚家的時候,于東特意看了一眼,門還是關著的,徐錚留下的那張紙條也還在門上貼著沒有動。
回了表叔家,趁著還沒吃飯的當口,于東特意找李小波問了那間破房子的事情。
李小波想了半天才想起來于東說的是誰家,他拍了拍額頭,笑呵呵地說道:“老瘋子家嘛,他死掉了,得有好幾年了,具體幾年不記得了,不過那時候你還上大學嘛,我還以為你知道的呀。”
果然是死了。
于東又問:“那這他家的房子是什么情況?”
“不曉得。”李小波搖了搖頭,“我們哪有心思關注人家的事情嘛,老瘋子雖然沒什么親人,但是人死掉了,不管多遠的,總能冒出來一些親戚的嘛,他家的房子雖然破,但是位置不錯的,這兩年快要拆了的,到時候也能拿不少錢的。”
李小波他爸正好從旁邊路過,聽到他們聊天,問道:“在聊哪位?常先生?”
看得出來,對那個老頭,父子倆的認知是不一樣的,李小波張口就是老瘋子,他爸卻尊稱一聲常先生。
“是的呀,阿東忽然問起來了。”李小波說。
李紀雍唏噓道:“常先生去世有六七年了,我印象特別深,他去世之前,也就兩三個月的時間,天天抱著書到處送,我們這里雖然離他家有段距離,但是也送了過來,我家還留了一本。”
“叔叔你還留了?”于東驚訝道。
“嗯,是留了,后來被我收起來一直沒看……在哪兒來著……”李紀雍皺眉想了想,隨后拍了拍腦袋:“想起來了,被我放在了閣樓,我去給你找出來。”
李紀雍見于東感興趣,便主動提出要拿出來給他看,于東也確實想看,就沒拒絕。
等到李紀雍去了閣樓之后,李小波笑道:“不就一本書嘛。”
于東努了努嘴,沒有說話,有時候于東也在想,他表叔這么忠厚的人,怎么就養出李小波這樣的憨批兒子。
過了一會兒,李紀雍拿著一本書下來,“就這本,還算沒丟。”
于東接過李紀雍手中的書,只敢輕輕捧著,不太敢用力,這書一看就有些年頭了,給人的感覺是好像稍一用力就會破掉。
白色的封面,用紅筆畫了一圈花紋邊框。
抬頭第一行是“創作文庫”,下面有一個小括號,里面是“九”。
再下面,是兩個線條很有風度的紅色大字:邊城。
中間還有幾個印章,已經有些模糊看不清楚印的是什么。
封面的下面,有兩行字,第一行是:上滬生活書店發行。
第二行是: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十月。
于東又把書翻了過來,看了看背面,確定這應該就是上滬生活書店在1934年發行的初版《邊城》,不過這是平裝版,所以封面材質一般。
1934年發行的書,距今已經超過六十年,如果這本書是常先生拿到的一手,那么說明它陪伴了常先生得有五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