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整個歐洲,最愛余樺的就是法國讀者。
文學節的主辦方也很現實,因為他們兩個的作品銷量高,所以海報上把他們兩人的名字和作品也印得非常顯眼。
于東他們到了屬于他們的帳篷時,那里已經圍了不少讀者。
余樺撇了撇嘴,說:“這跟我想象中的文學節不太一樣啊,完全就是個普通的簽售會嘛,我還想跟世界各地的優秀作家們做做交流呢。”
王碩在一旁笑道:“你們兩個趕快干活啊,我們其他幾個人可都比較輕松。等你們把活干完,我們在四處逛逛,剛才過來的時候,我發現這里風景可真不錯。”
畢飛雨也是點頭,他跟莫言的小說在法國也有一些市場的,但是完全比不過于東跟余樺他們,今天來找他們簽售的讀者應該也不會有很多。
至于王曉波跟王碩,情況應該會被畢飛雨跟莫言還要差點。
于東嘆了口氣,拉了個椅子在桌子后面坐下,準備給讀者們簽名。他感覺這次來圣馬洛真是個錯誤的決定,這種簡陋的文學節,尚不如他在法國隨便找個書店開簽售會來得熱鬧。
虧得張一謀三番五次打電話讓他去《一個都不能少》現場看看,他都因為文學節的事情沒有答應。
而且看得出來,很多人來參加文學節,主要目的也不是為了文學,更多的還是為了晚上在野地上的露營,大家撒撒歡,交交朋友。
因為排隊的讀者不算很多,所以于東也就簽得漫不經心,并不追求速度,偶爾還會跟讀者們聊上兩句。
谷榊
當然,至于能聊幾句,則取決于這個讀者到底會幾句英語或者中文。
不得不說,法國人的英語是真的差,能聽得出來,有些人真地想跟于東好好聊上幾句,但是支支吾吾半天也蹦不出來幾個單詞,而這為數不多的幾個單詞,往往也很難聽得懂。
倒是有幾個讀者正兒八經地跟于東說了幾句中文,都是一些簡單的句子,比如“我很喜歡你的書”、“歡迎你來到法國”之類。
當然,有時也會遇到一些來自國內的朋友,于東就會跟對方多聊幾句。
簽了大概有一個多小時,于東正準備站起來活動一下身體,一個三十來歲的男人拿著一本《金色夢鄉》走了上來,操著蹩腳的漢語說道:“yu先生,我很喜歡你,感謝你來到圣馬洛參加文學節,圣馬洛這座城市因為你的到來變得更加美麗。”
男人的普通話發音并不標準,但是竟然沒有出現什么錯誤,語句十分通順,而且用詞也非常合理,這也是今天于東遇到的第一個能把漢語說得這么好的非華裔讀者。
于東接過男人手中的《金色夢鄉》,有些好奇地用漢語問道,“你學過中文?”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對方卻用英語回答了他:“不好意思,yu先生,我沒聽懂你的話。”
于東笑了笑,也用英語回他:“看來你只會那么一句中文。”
男人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腦袋,可能是因為經常撫摸,他的發際線十分靠后,前額朝天,特別光亮。
“這句中文是我昨晚特意花時間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