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屋,把東西放下,于東在房間里打量了起來。
胡月明住的這是兩居室,客廳也不大,不過勝在有個寬敞的陽臺,采光十分充足。
他家沒有書房,但又可以說哪里都是書房,基本上在這套房子里,目光所及的地方都有可能看到書報的存在。
就連茶幾的壞腳下面都墊著一本盧梭的《懺悔錄》。
這本《懺悔錄》還是法文版的,應該有些年頭了。當年胡月明慕名買了這本書,看過之后卻十分不喜,又因為心疼花出去的錢沒舍得扔。
后來茶幾的一只腳壞了一點,他便找來這本《懺悔錄》往下一放,竟然不多不少正正好,令他大呼:原來它的歸宿早已經定好了。
不過喜歡盧梭的人看到此情此景恐怕難以接受。
“你師娘她過一會就回來了,你先坐,我去做飯。”
“我幫你。”于東立馬說道。
胡月明譏笑道:“你小子有這能力么?”
這直擊心靈的一問,讓于東悻悻地坐了下去,他還真沒這個能力。
胡月明在廚房叮叮當當地在忙活,于東也不客氣,跑去給自己倒了杯茶,又順手抄了一本《唐人秘傳故事》來看。
這書看起來很新,應該沒買回來多久,又放在茶幾上,估計胡月明最近正在看。
這是一本小說集,作者是王曉波。
王曉波這個名字被人所知,大概就是從去年十月份《人民日報》報道了《黃金時代》獲得《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這條消息開始。
不過去年的這條報道,是發布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的,所以消息在國內傳得并不算廣。
一直到后來《黃金時代》在國內艱難出版,王曉波才算是有了一些知名度。
只不過這點知名度跟他死后相比簡直微不足道。
后來王曉波的大火,或許也跟他的去世有關,但是他的作品能引起那么大的反響,絕對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去世。
于東看到《唐人秘傳故事》時其實挺意外的,畢竟這個時候想要在誰那里看到一部王曉波的作品并不算容易,倒是沒想到老師這里竟有一本。
他捧著書看了一會兒,胡月明的愛人徐青華開門回來。
一進門,徐青華就扯著嗓子喊道:“老胡,今天什么日子啊,做起飯來了,嘖嘖,還炒了肉哇。”
沒等廚房里的胡月明回應,徐青華就看到了客廳里的于東,一臉驚喜地說道:“小于,你怎么來啦。”
徐青華比胡月明小六七歲,今年還不到五十歲,人很精神,也不顯老態。而且她人很熱情,胡月明經常帶得意門生回家,她總是會做一桌子菜招待,還經常噓寒問暖。
她跟胡月明有個兒子,現在三十歲出頭,當年在人民大學畢業之后就被分配到了甘省,后來在當地娶妻生子定了居,每年只回來一兩次。
大概也是因為如此,她對胡月明的學生們都很好,像是對待自家孩子。
于東是胡月明最喜歡的學生,人又長得干凈,所以她對于東也最好,叫他到家吃飯頻率比別人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