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東對虛擬世界的挖掘果然是不同常人的。”
譚鍇感嘆了一聲,隨后又想起了之前的《一天》。
《七號監獄》跟《一天》并沒有什么相似之處,不過譚鍇卻因為《一天》而想到了《七號監獄》被改編成電影的可能性。
他總感覺不論是寫作手法還是故事結構,這篇《七號監獄》都非常適合改編成電影,小說里面的畫面感以及故事的趣味性實在太足了。
雖然譚鍇不懂電影,但是他感覺,從技術上來說,《七號監獄》拍出來的難度應該是低于《第二世界》和《閉環》的。
當即他就拿著稿子去到了楊蕭的辦公室。
楊蕭看到譚鍇拿著一沓稿子,就笑了起來,“又有好稿子?”
“你猜是誰的?”
“我猜是于東的。”
譚鍇一愣,“你怎么知道的?”
楊蕭指了指稿子,“只有他用這么好的紙。”
譚鍇看了看手中的稿子,恍然道,“原來如此。”
于東用的紙確實比一般作家用的紙要好,從一開始就是如此。
作家們投稿的成本一般很低,通常只用自己準備墨水便可。
投稿是不需要郵費的,這先就省下了郵費,至于稿紙,很多作家干脆就從雜志社索要,有時候甚至還會要信封。
雜志社給的稿紙通常是一般質量,絕對不會給于東用的這種紙。
而不能獲得雜志社贈送稿紙的作家,他們自己買的稿紙,大多質量更差。
事實上,譚鍇給于東送過稿紙,只不過一直沒見于東用過。
“稿子拿給我看看,你特意跑過來一趟,證明這次的稿子也沒有讓你失望吧。”楊蕭笑著說道。
譚鍇點了點頭,把稿子遞了過去:“確實,稿子肯定能上。現在是有兩個問題,一個是這篇稿子大概有八九萬字,肯定要連載。第二個,我覺得這篇小說很有拍成電影的潛力,我們是否應該跟于東爭取一下,把影視改編權也拿下來?”
“難度很大啊。”楊蕭還沒有看到稿子,就已經嘆了口氣,“有了《一天》的事情之后,想要買下于東小說的影視改編權就變得非常困難了。你覺得我們能出到國外那么高的價格么?”
譚鍇搖了搖頭,“不能,國內沒人能夠出到這個價。但是他的稿子未必就有外國導演能來買,這也是個概率問題吧?而且概率還未必大。”
“沒錯,是概率問題。但問題是,你愿意相信它沒有國外導演來買的概念,但于東則很可能愿意相信它會被外國人看中的概率。假如你要賣東西,有百分之十的可能賣到三十萬,你愿意拋棄這種可能三千把它賣掉么?”楊蕭慢條斯理地分析道。
聽完楊蕭的話,譚鍇也嘆了口氣,對于人性,楊蕭摸得比他透徹。
正如楊蕭所說,假如他真有一件東西有可能值三十萬,他萬萬不會三千賣掉的。
推己及人,于東大概率也不可能接受雜志社給出的條件。
想要買下《七號監獄》的影視改編權,只有把價格提到讓于東滿意的地步。
但是雜志社做不到這點,他們不可能花幾十萬去買一個影視改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