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自我介紹》,開頭就讓于東眼前一亮。
自我介紹這東西吧,很難寫出花來,寫得太少怕不夠,寫得太多又贅余。
賈章軻換了種寫法,模仿記者采訪,采用了一問一答的形式。
甲:請問你叫什么?
乙:我叫賈章軻。
甲:看你的年紀應該不小了吧,三十多,四十多?
乙:剛滿二十。
……
這種寫法慢慢已經不稀奇了,不過能在第一節的隨堂訓練課上想到用這種手法,確實挺不錯。而且這種一問一答的模式,也很適合《自我介紹》這個題目。
這一問一答,既表達了我對我自己的認知,也表達了別人對我的認知。
比如甲說“你年紀應該不小了吧……”,雖然沒有任何外貌描寫,卻讓人一下子就知道“我”長得很著急。
這就是這種形式最好的地方。
于東點了點頭,又看向下一篇《我心中的文學》。
這一篇賈章軻倒是沒有玩什么花招,而是正常地敘述著文學對他到底意味著什么,他從自己小時候寫起,印象中看過的第一本書,寫過的第一本書,對他影響比較深的幾本書……
不過于東看著看著卻皺起眉毛來,賈章軻這小子一談到文學就矯情得不得了,雖然他沒有直說,但是字里行間能看得出來,在他心中,文學是小眾而封閉的,是藏在深處的。
別看這小子平時溫馴不說話,倒自有一股清高。
“于老師,我來交作業。”
于東還未將賈章軻的作業看完,汪海臨已經上來交作業了。
“嗯,你可以先下課了。”
汪海臨笑了笑,也沒有出教室,同樣回到了自己座位坐了下來。
他們兩個這一帶頭,其他學生也紛紛上來交了作業,而且也同樣都沒走。
于東把所有的作業整理了一下,笑道:“你們不走,我走。”
說完,他就抱著學生們的作業,走了。
學生們坐在座位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人問汪海臨:“班長,咱們也走么?”
汪海臨咬了咬牙:“走吧,老師都走了,我們待在這里干什么?”
聽到汪海臨這話,其他學生嘩啦啦地全起來了,沒一會兒便都出了教室。
……
“號外,號外,東哥新書即將出版,東哥新書即將出版。”
當天傍晚,汪海臨正在賈章軻他們宿舍串門,忽然聽到二樓傳來一聲叫喊,他跑到走廊伸頭看了看,只見一個赤膊學生舉著一本雜志在二樓走廊來回奔走。
沒過一會兒,這赤膊學生又上了他們三樓,繼續喊:“號外,號外,東哥新書即將出版!”
汪海臨一把攔住赤膊學生,“同學,什么情況啊這是?”
赤膊學生覷了汪海臨一眼,“新生吧。”
“是啊。”汪海臨點了點頭,有些摸不著頭腦,“這跟我是不是新生有關系么?”
赤膊學生笑道:“怎么沒關系,你要不是新生,能不知道我是誰?”
汪海臨面色一正:“原來還是咱們學校的大人物,未請教?”
赤膊學生嘿嘿一笑:“吾乃于東親傳大弟子,曲愛國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