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個編輯走后,畢飛雨笑著說道:“你這也太大方了,要是以后來個編輯你請人家吃個飯,那還得了?”
“畢竟是《花城》和《人民文學》嘛,吃頓飯算不了什么。我師哥以前為了過稿子,還給賈平洼送過煙。”
“這事兒我知道,聽說因為賈平洼太摳門,平時抽的煙奇差,忽然得了好煙,一口氣抽了個干干凈凈。”
賈平洼的摳門是出了名的,而且因為他摳門還產生了一個典故。
有人去長安找他,遇到飯點,他就會請人吃葫蘆頭泡饃。
本來這葫蘆頭泡饃就便宜,花不了幾個錢,就這賈平洼還會在菜上桌的時候問一句:知道葫蘆頭是什么么?
隨后他再搶答:是豬痔瘡。
這一問一答,不僅讓客人當下失去食欲,以后也不想再讓他請吃飯。
“你放假回家么?”畢飛雨又問。
于東點頭:“不回家,有個朋友過來,我要接待。”
“你這一天天還挺忙的。”畢飛雨笑著說了一句。
于東嗯了一聲,也沒繼續往下說,他其實也覺得自己最近社交有些多了。他并不排斥社交,不過社交一旦過多,留給人思考的時間就會大大減少。
畢飛雨的社交就很少,之前馮明他們去叫他打牌,屢次被拒,后來干脆就不叫他了。
平時他就是出去踢踢球,然后抽煙、寫作,別的就沒什么事情。
不過于東想了想,很多社交也是避免不了的。譬如他會偶爾抽出時間陪劉昌敏他們打牌,也會抽時間去參加讀詩會,還會抽時間去鐘山雜志社。
再比如這次放假,馮曉寧說要來跟于東探討劇本,也是正事。
……
國慶節的第二天,馮曉寧只身來到了金藝。
于東把《混沌日記》的初稿拿給他看。
看過之后,馮曉寧對這個故事很感興趣,“不過,除了時間溯回這個元素之外,這倒算不上是個科幻。”
于東笑了笑,沒有回答。
他其實覺得馮曉寧對科幻的認知還是有局限性,在這一點上,國內的很多讀者都差不多。
讀者們對科幻的印象還停留在星際、未來之類的題材上面,大家會把科幻的范圍規劃得很小,有人會說《一日囚》不算科幻,還有人說《沙丘》和《發條女孩》不是科幻。
“小說里面提到的案件,會不會有些敏感?”于東問道。
“是有些敏感,不過應該問題不大,劇本方面我稍微做一些弱化吧。其實我對小說里面的這個時間觀念還是挺感興趣的,雖然同樣都是回到過去,但是它跟美國的那部電影《回到未來》里面的時間理念又不太一樣。”
馮曉寧拿著稿子,斟酌了一下語句,繼續說道:“《回到未來》里面應該是有無數個平行時空,每次改變的世界都是平行時空里的。但是《混沌日記》里,更像是磁帶錄音,一旦回到過去,后面的內容就會被洗掉,重新錄入。但有一個邏輯上的問題我理解不了,如果不是平行世界,主角的記憶應該是保留不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