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曉棠不知道的是,這三個人在外面等了他一個多小時,早就凍得懷疑人生,現在見他到了,自然也看到了脫離苦海的希望,怎么能不高興。
李曉棠到了跟前,余樺一把將他的雙手握住,“李老師啊,盼星星盼月亮,我們可算是把你給盼來了啊。”
余樺一握住李曉棠的手就不愿意松了,這手太暖和了!
畢飛雨也把住李曉棠胳膊:“路上幸苦,路上幸苦,走,我們先去酒店,帶你暖和暖和。”
李曉棠感受著兩人的熱情,有些手足無措,他本來就不是那種熱鬧的人,平時少言寡語,跟蘇桐以及畢飛雨雖然認識,但相交并不算深。
這時他雖然感動,卻不知道該怎么回應。
他又看向于東,問道:“這位是?”
“哦,你還沒見過啊,他就是于東。”畢飛雨介紹道。
“果然,我就說應該是于東,你好,你好,我是李曉棠。”
“你好,你好,歡迎來到金陵。”
李曉棠中等個子,長相端端正正,跟他母親更像。雖然已經四十多歲,但是看起來只有三十左右,顯得有些木訥、靦腆。
幾人也不想在寒風中再多寒暄,便趕忙叫了車去到金陵飯店。
飯店包廂的暖氣讓于東他們幾具快凍僵的身體慢慢復蘇,余樺他們幾個舒舒服服地點了支煙,吞云吐霧起來。
“李老師,這次到金陵是來投稿的么?”畢飛雨問道。
李曉棠點點頭,隨后從包里面掏出一沓稿子:“寫好有一段時間了,才想著過來送,請幾位斧閱。”
“斧閱不敢當。”
余樺從李曉棠手里接過稿子,沉甸甸的,看了眼后面的手寫頁碼,總計316頁,大概七八萬字。
“小說有名字了么?”余樺問。
“暫擬叫《門規》,回頭給蘇主編看過之后,還要聽聽他的意見。”
聽到“門規”兩個字,于東來了興趣,忍不住又看了一眼畢飛雨。
這部小說跟畢飛雨可謂淵源不淺。
張一謀后來拍了一部電影,名字叫《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也是他跟鞏莉的分手之作。
這部電影是根據畢飛雨的小說《上滬往事》改編的,但是《上滬往事》卻是從《門規》來的。
三人傳著稿子,慢慢看了起來。
其實于東看過《門規》,不過還是跟著一起又看了一遍。
等到三人看完,還沒要發表意見的時候,蘇桐卻來了。
蘇桐一來,見他們三個手里捏著稿子,當即佯怒道:“人家給我送稿子,你們倒是先看了起來。”
“我們給你做個急先鋒,幫你把把關,天大的好事,你倒不開心了。”余樺笑著說道,“我覺得這部小說……”
蘇桐連連擺手,“別提意見,不然影響我判斷。”
他將稿子收了收放進袋子里,隨后對李曉棠說,“這稿子我就收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