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工作并沒有那么容易,因為涉及到的東西很多,又要各方滿意,所以真做起來非常耗時。
之所以能夠有這么好的進度,是所有人不分日夜的工作換來的。
于東反而是最輕松的那個,他總是丟下一句話就能讓劉昌敏他們忙活大半天。
特別是幾個還沒有走向工作崗位的學生,這段時間他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設計工作的強度。
王闊平時那么喜歡說話的一個小伙子,這段時間除了工作,壓根沒有時間去跟人抬杠。他能力很突出,在道具設計這塊非常有天賦,而且他還對商業性很有把握,總是能提出一些讓人眼前一亮的點子。
最讓眾人意外的是,在于東提出要設計手機保護外殼的時候,他竟然提出了聯名款。
聯名款并不是什么新鮮事,歷史可以追溯到半個世紀前。
但是此前卻從來沒有人在電影里面這樣嘗試過:將兩個品牌通過一個概念性的產品聯系到一起去。
環球影業那邊當然非常開心,又去收割了一波耐克,拿到兩百萬的廣告費。而環球影業需要做的,不過是在電影里面加一個至少三秒鐘的帶有耐克標志的手機殼鏡頭。
因為這個點子,斯皮爾伯格甚至想要來挖人。
于東去問過王闊的意見,不過王闊卻拒絕了。這讓于東對王闊有些夸目相看,這小子除了是個杠精,竟然還能忍住誘惑。
當然,不僅僅是于東他們團隊讓環球影業驚訝,反過來,環球影業的商業能力也讓于東他們感到驚訝。
可能是摩托羅拉的廣告合同讓環球嘗到了甜頭,他們開始加大了找廣告贊助的力度。
零零散散談了不少廣告,但是都是一兩百美金,甚至幾十萬美金的那種小單子。
而最讓于東意外的是,他們竟然拿到了英超的廣告贊助。
不過仔細想想,英超剛剛成立(改名),確實需要一波宣傳,而且這些年英超一直都謀求發展,成為第一聯賽,所以他們花錢贊助,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
“這恐怕是我廣告最多的一部電影了。”
于東離開環球城的前一天,斯皮爾伯格在送行宴上十分感慨地對于東說了這么一句。
不過聽得出來,斯皮爾伯格還是很高興的,因為他可以為電影增加一些預算了。而且這些廣告其實都選得不錯,非常適合電影。
本身電影為了增加現實感,就需要出現一些品牌把觀眾代入進去,接受一些品牌的贊助,不過是互利共贏而已。
而且廣告贊助這事對斯皮爾伯格來說也不是什么新鮮事,早在他拍《E.T》的時候,就創造過一次廣告贊助的經典案例。
當時好時公司頂替瑪氏成為電影贊助商,掏了一百萬美金,把他們生產的糖果放進了電影里面,最終獲得了巨大的受益。
據說,如果是正常營銷的話,好時至少要花費一千五百萬美金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所以這次的廣告能賣得這么好,不僅僅因為電影本身的特性,也跟環球影業之前那次成功案例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