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街道,戰壕,草原,凍土,沙漠,天空,海洋,泥沼,濕地。
你總要有無窮無盡的精力來面對那幾乎是有著無窮解的戰爭,但是真的到了戰場之上,你就會發現,自己其實學過的大多數知識對于戰場而言都沒有用處。
這就好像是從一千道考題中隨便抽出來一道來考你的考試,但是成功與失敗之間的差距卻是那樣的巨大。
自古名將,多不得善終,便是這個道理。
正如廣濟奇現在所面臨的難題,就是過去大周幾百年來都沒有再重新考慮過的問題。
重新開始攻城。
哪怕在過去,大周很多時候都是扮演著守城的一方,所面臨的的敵人多是草原上的韃子或者說在南方雨林中的南蠻,他們有著自然環境作為自己最好的防線,反而城墻變成了不太必要的防御。
廣濟奇不動聲色地下達一條條命令,用戰壕與工事將整個讓平城慢慢地包圍,震耳欲聾的炮火始終不曾停下,這樣并不密集,但是又從不止歇的炮火在廣袤的天空中炸響,日落的時候甚至能夠看到那耀眼如同煙火一樣的軌痕。
但是讓平城始終有一條路是暢通的。
那就是撤離的道路。
大周自北面來。
而南方自始至終,廣濟奇都沒有堵上。
就好像在大聲告訴城里的人,你還有最終逃跑的道路可以選。
等大炮的到來,一共等了十天。
然后等對方恐懼,廣濟奇等了十五天。
事實上方別還是有點擔心,這樣等下去,反而把東瀛的援軍給等來了,那個時候對方反而在讓平城下和廣濟奇進行決戰,那就太過于畫美不看了。
但是廣濟奇告訴方別,這一點不用擔心。
因為他相信,一條蛇在吞下一頭大象之后,一定要消化很長時間。
即使是東瀛的大軍,在一路勢如破竹地幾乎占領了高麗的全境之后,想要發動下一次的進攻,是需要很長時間的修整和準備的。
這一點,并不是方別告訴他的情報,而是單純出自于廣濟奇的軍事判斷。
而事實上,廣濟奇的這個判斷非常地準確。
在接到小西行長的求援之后,東瀛人并沒有向讓平城進一步派出來援軍,而是反而命令小西行長就地據守,并且尋覓機會反向殲滅大周的遠征軍。
畢竟冷兵器時代,守城戰的優勢大得幾乎難以想象。
而大周的軍隊,從城墻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對方的規模。
事實上,廣濟奇的軍隊與小西行長的守軍數量上相差無幾。
在東瀛人看來,自己有城池的地利,糧草也算充足,攻城一向講究十則圍之,而現在幾乎是一比一的比例,想攻城是不是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論將領的質量,自己這邊也都是身經百戰的戰國名將,一路從高麗打過來,到哪里不是把對面打得丟盔棄甲狼狽而逃。
就好像早已經在修羅場上練到滿級的大佬回新手村一樣橫行霸道,完全不在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