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張合所部發動攻擊是在上午,另外的徐水、泉州兩地,則是在下午。前后沒差太長時間,因為袁紹軍隊的戰斗力實在太差。
再有就是這些守軍長期駐扎在此,對于王大將軍治下太過熟悉,甚至有不少斥候還跟王言這邊的斥候聊過天,一直聽說這邊多好多好。這些斥候回去以后,還會在閑聊的時候透露出去。畢竟離的也不遠,膽子大的話完全可以過去湊近了看看。
不同于袁紹這邊,王言那邊的百姓可是就住在軍營不遠的。能看到軍營,就能看到村莊,房子什么樣,地什么樣,每天多熱鬧,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之所以如此,是王言故意指示的,要讓人看到他們這邊的富強,另外也是因為他一貫的宗旨,那就是將戰爭攔在自己的土地之外,在別人的地盤打仗。
為此,過去的十年之中,他沒有修建過任何一個城池,也沒有擴建任何一個城池,甚至把所有城池的城門都給拆了,只是對城墻進行了必要的修繕。
事實上薊縣的城墻,是允許人們上去溜溜彎的。不過多數都是小孩子,瘋了一樣在城墻上到處亂竄。大人們來過一次,就不愿意再來了,實在沒什么稀奇的。
正是這樣的決定,使得軍民一心,對于保衛自己財產以及生命安全,愿意對抗到底。因為城門都沒有,一旦發生戰爭,當官的想跑到城里躲起來,那也是不可能的,大家都在一條線上,如此心里也就平衡了,也就有斗志了
所以對于黃忠、周倉的進攻,袁紹的軍士在發現根本打不過之后,便十分干脆的選擇了投降,甚至逃跑的人都不多,這便是宣傳的重要作用。
王言并不清楚到底是什么給了袁紹決定開戰的勇氣,但他用腳后跟粗略的想了想,不外乎就是占據三州之地,有千萬人口,往死了征兵甚至能拉出來七八十萬的兵力,是這些給了袁紹一種他很強大的錯覺,以致于他勇敢的向王大將軍說不。
但顯然,現實是很殘酷的。袁紹為了防備,在徐水、高陽、泉州三地的駐軍就達到了五萬兵力。其中高陽最多,有張合、高覽兩位大將,統兵兩萬相據。
徐水、泉州則是各有一萬五千人馬。其實這兩地原本都是一萬人左右,后來黃忠一戰打崩了麴義。沒有人會小瞧麴義,畢竟麴義也是有水平的戰將,袁紹那邊的人還是清楚的。所以吸收了教訓,又各自增兵五千。對于一仗打出了名頭的黃忠,更是重點關照了一下。
所以現在的局面就是,王大將軍還沒有用全力,什么戰術、戰略、戰法之類的都沒有用,便已經憑借著三衛兩萬兵馬,直接出擊,拿下了袁紹的五萬兵馬。
當然這里肯定是有攻其不備的因素在的,畢竟王言直接抓了張合,這邊的軍隊因為缺少主將、副將,并沒有第一時間的結成戰陣,又有張合去說高覽投降,使得高覽放棄了抵抗。若非如此,張合、高覽也不是廢物,想要一仗吃下他們的兩萬兵馬還是很費勁的。
先前太史慈在雁門關打張楊,都來來回回的打了半個月。那時候太史慈正是統帥一衛兵馬,張楊有兩萬,跟現在的情況沒差太多,就是地形不一樣。甚至張楊的手下,并沒有張合、高覽強大。
這一次的敗軍,俘虜了的三萬多人,并沒有被編入勞役,因為實際情況不允許。各地都在抽調民兵,這些人要是鬧起來,不好處理,影響治下穩定,破壞生產。
所以他們同這一次征召的民兵一起,打散了編入各部,被征召的民兵裹挾著一起進行戰斗。如此一來,既解決了俘兵的安置問題,又解決了兵力的問題,同時還可以對這些俘兵進行軍事改造,使之成為想要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