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這時候又將目光放在了司隸,放在了李傕、郭汜、張繡、馬騰、韓遂等人的身上。他的招攬,并沒有如他預料中那般,這幫人屁顛屁顛的跑過來投奔,只有張繡過來了。
這時候,張濟已經中箭而死,張繡接了班。原本是聽了賈詡的主意,跑去依附劉表,現在賈詡早都跑去投靠王言,袁紹被打到了河南,劉表還跟袁紹結盟呢,自然便直接投奔了袁紹。
只有張繡懂事兒,其他人一點兒表示都沒有,這讓袁紹很不高興,干不過王賊,斗不過老曹,還收拾不了他們嗎所以直接發兵五萬,討伐李傕、郭汜等人。
現在他們互相爭斗,損兵折將嚴重,還不是袁紹的對手,但是李傕、郭汜又不愿意投降,畢竟以前掌控皇帝,之前還戮殺公卿大臣的人物,怎么甘心給別人打工。他們的心里包袱,比呂布可嚴重多了。
所以李傕、郭汜被手下砍了腦袋,以作進身之資帶著他們的手下投奔了袁紹。馬騰、韓遂也停戰,選擇了依附袁紹,二人又是得了一大堆封賞。
馬騰又是被安排著駐扎郿縣,韓遂不跟馬騰一樣的,他領兵后退涼州,又是駐扎到了金城,屬于名義上依附,但是聽宣不聽調。就是袁紹說啥,韓遂都是對對對,讓他干活,那就當沒聽見。
在這個選擇上來說,韓遂無疑是要比馬騰更加清醒的。中原之地就是個爛泥潭,陷在里面難有好結果。何況現在諸侯群起,互相攻伐,就算依附袁紹,也是被袁紹當做打手,除此之外不會有別的可能。
反倒是韓遂退回去,整合涼州的力量,在涼州做著土皇帝,老老實實的種著棉花,交易交易物資,緩慢的積蓄實力。待到他日中原格局明了,那時候他再出去投靠,來個錦上添花,多好啊。
他當然知道現在最強大的就是王大反賊,虎踞河北之地,兵精將勇,猛的不行。但是沒奈何,他自我感覺十分清楚,投靠了王言一定是死。既然是死,那他還投靠什么
不過他也認為,目前的王言是最有希望得天下的,但是沒辦法,要不是王言那么針對豪族,他早兩年就投奔過去了。
畢竟王言太強大了,他對于草原上的動靜相當了解,王言跟瘋了一樣,每年都派出騎兵深入草原,玩命的打擊鮮卑、匈奴人,要知道,草原上的冬天,一旦下了大雪,根本就分不清方向,還會雪盲,而且雪大了的時候,甚至能沒馬腿,就是這樣的情況下,王言每年打三個月,連續八年時間,硬是打出了兩千里。
別的不說,只這樣的一支無敵的騎兵部隊,馬踏天下不成問題。何況還有呂布等一大票的將領,一個比一個猛。可但是啊,怎么對豪族那么大的怨念呢。
不過雖然王言有望天下,并且是現在最強的一路,但是韓遂認為,王言短時間內還不會往荒涼的涼州過來,更應該做的,是安穩的發展幾年,渡過黃河,攻打袁紹、曹操才是正經的。
所以他認為,他的時間還很充裕,還能瀟灑許多年
轉眼便又是一年秋,要說今年最高興的,莫過于冀州百姓。因為從前年的秋開始,一直到今年的秋,他們整整餓了兩年。
不過自從戰爭結束,王大將軍開始統治冀州之后,百姓們便沒了怨言。因為他們感受到了,王大將軍對他們有多好,他們以前認為是流言的,現在都成了事實,甚至比早就流傳在冀州大地的流言所說的還要更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