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郭嘉說這些,可不就是說給他聽呢么,當然不高興了。
不過他也清楚,以前他確實不怎么樣,拱了拱手“先生不必多說,某今為大將軍麾下校尉,自當聽命行事。況某自小卒,功升至此,軍中法度明白,大將軍用兵宗旨清楚,何必與我多言。”
郭嘉并沒有什么表示,他確實是單獨叮囑一下呂布。帶著不失禮貌的微笑,他點了點頭,說“嘉自是知曉將軍今日不同以往,然忠言逆耳,該說便要說,將軍自有把握便可。”
翻了個篇,他繼續說道“今次用兵涼州,不急一時。前翻伐袁,消耗頗多,新得冀州,又耗用巨大以安冀州百姓。雖今歲大熟,然積累未足,不宜大戰。且涼州路遙,起大軍往征糜費過甚,得不償失。故而二位將軍需似元儉一般,游擊韓遂,消耗生力。
可滅韓遂自然為上,然縱不能覆滅韓遂,將其遠驅西域,或使其投中原,亦為功成。若無意外,取西涼唯倚仗二位將軍之力,若中途有變,或再遣兩衛兵馬為援。待二位將軍下北地、安定二郡,彼時我自領民官前去治理。
相去幽州千里之遙,雖糧草已在途中,然需三月方能送達。是以至涼州以后,糧秣須就地自籌。兵員損失,一時難以補充,大將軍有令,可就地招募蠻族勇壯,若有必要,可卷席蠻族以成數萬大軍,但明軍紀便可。若二位將軍無異議,當速速發兵。”
呂布跟張遼對視了一眼,起身對著郭嘉行禮,郭嘉同樣起身回禮,而后二人便轉身離開郭嘉的府邸。
“文遠,北地與安定,汝選哪個”
“自是將軍先選。”張遼笑著回應。
早先他跟呂布就是依附的關系,不過雖然現在他跟呂布平級,都是封號校尉,但他也對呂布保持了相當的尊重,不驕不躁。
其實張遼是相當不錯的,一直跟著呂布打到了兵敗被抓之后,這才被曹操招降,算是仁至義盡了。而且張遼真正的歷史地位也是有的,正經是入了武廟的人物。
呂布現在是什么都看開了,以前的那些手下他都不怎么聯系,安安穩穩的挺好,貂蟬還給他生了個兒子,心態一下就不一樣了。對于張遼如今跟他平起平坐,也沒什么抵觸的,他一直知道,張遼有水平。
張遼這么說,他也沒什么感覺,打哪都是打,無所謂的。他笑道“既如此,我往安定,汝往北地。我二人互為援引,及時通報,切勿為蠻夷包圍,身陷險地。”
“正該如此。”張遼哈哈笑。
就是他提議來投奔王言的,呂布現在很舒適,他自然更舒適。
因為天上地下,絕對找不出王言這樣的好老板。那是真正的全無顧忌,用人不疑。
最簡單的一點,軍隊中的高級軍官,家屬是隨著部隊轉移的,根本就沒有他們在外面,留著家人在王言那里當人質的說法。而且家屬的待遇也很好,有的人家要種地,有的人家則是去做一些生產之類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