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曹不服,手下的一些武將也叫囂的厲害,也正如夏侯惇所說,他們總要出動兵馬去攔阻,不交手過招,早晚都得打的事兒,先打一場,探探虛實也就是了。
反正王言年之內一定不會渡江,總得留出時間經略河南地。其實這也是天下人所不理解的,畢竟王言實在兵強馬壯,精銳盡出之下很大概率在幾年之內結束戰斗,江山一統,稱孤道寡。
正如原本老曹所做的,一直在打,幾乎沒怎么休養生息。
所以老曹最終還是定計,抓緊南下,并派遣了夏侯惇等人守衛函谷關,樂進、于禁、文丑等往北攔截黃忠等人,待老曹他們撤退的差不多了以后再尋機交戰。
就是要兵對兵、將對將的打上一仗。畢竟是跑路的關鍵時候,老曹不可能去臨陣指揮,而王言也是在真定,沒有親臨前線,這就是雙方軍將小規模的較量。
另外老曹也有存心惡心王言的想法,他很清楚王言在冬日里興兵,一面兵臨函谷關,一面渡河的目的,正是在于要在冬日里梳理好地方百姓,來春的時候直接進行春耕,不耽誤生產建設。
他注定是不可能將河南的百姓盡數遷移到江南,但是他要盡量的拖延時間,直到拖過了農時,而后才全部撤離。
不服歸不服,他也沒有辦法否認王言的強大,整體的硬實力上他就是干不過王言。所以小小的打上一仗,為的是看清虛實,但是同時也不耽誤他跑路,更要使得王言貽誤農時,多負擔百萬百姓的生存。
如此一來,本來就是要年才能南下進行統一之戰,那么被他這么耽誤一手,最少就可以保證四年的安穩時間。甚至再惡心一點,他走的時候撅河、毀城,時間還會更加的長。
老曹是真想撅黃河的,不過考慮到王言的原因,考慮到家族傳承的原因,他放棄了這個不成熟的想法。因為一旦他敢那么干,徹底的激怒了王言,從而什么都不管,直接南下打統一戰爭,到時候他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了么。
所以不是老曹沒膽子撅黃河,而是因為不劃算。畢竟王言雖然是北方軍隊,但是人家的海軍都能出海遠航,還發出了腳下土地是圓形的猜想,長江雖險,卻也沒辦法阻擋王言。何況劉備與王言有舊,若是直接收編了劉備,那他老曹還沒建立的偉業也就是徹底的完事兒了
“大將軍,曹操用心險惡啊。”
真定將軍府的大書房之中,賈詡匯報了從商賈處收到的消息,說道,“此舉便是拖延時間,使豫州誤農時,以延緩我軍下江南,其心可誅。”
王言當然是有情報部門的,不過因為他的政策原因,沒有辦法打入敵方高層,真的說起來,各方諸侯的高級人員雖然都有各種糾葛齷齪,但是在面對他王大將軍這件事上,都是相當團結的。而若是只能打入到中下層,接觸不到核心,那也沒什么意思。
所以這一次王言的主要精力還是用在了內部,反對的人都被他殺沒了,預防如同先前所說的商賈勾結地方官吏一般的事,矯正內部思想,就成了重中之重。
外部情報的獲取,就是通過商隊交流,觀察社會環境以及軍隊動向。其實對王言來說,有這么多就夠了。畢竟他本身就是憑借著各種的先進性,在對古代的各個方面進行挑戰。如果不是要看看熱鬧之類的,其他諸侯什么情況,肯定跟他是有那么一些關系,但絕對沒有太大。這源于他本身的強大,來者不懼
而他這邊的一些間諜,埋的一些釘子,全都無所謂,王言甚至可以明牌跟他們打。再者說他領地之內的情況,本來也沒什么隱藏,報紙上基本都有,只不過是時效性差一些罷了,畢竟商隊走的慢。
雙方的較量最終還是要在戰場上分勝負,知道的再多也沒用,反而是看到了王大將軍治下的富強,由此心生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