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他們還有人寫史,虛構了王言的經歷,并使得王言在黃巾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好像黃巾是王言發起的一般,大肆攻擊王言的政策,攻訐王言的人品,否定他所做的一切。
他們不止是誣陷,還學著王言推廣政策的樣子,給百姓推廣,將王言說成了一個活該千刀萬剮的魔頭,只有弄死了王言,百姓們才有好日子過。
又是團結力量,又是文字攻訐,歪曲歷史,又是大搞輿論戰,所以最擅長自我革新的,就是這些人。他們一直在變,卻也從來沒有變過。
他們的動靜,王言當然知道,甚至膽大包天的寫一篇譴責王言的文章寄過來,想要刊報發表。他們當然知道不可能被發表,就是專門發過來讓王言看的,這叫攻心,正經的高級兵法。用兵大忌,便是不可怒而興師。
王言對此一笑了之,任他們說的天花亂墜也是于事無補,最終看的還是實力。實力不行,光會罵有什么用,一個嘴巴子過去就完事兒了。
在此之前,聯系劉備投降事宜之時,曹操曾進兵丹陽北部蕪湖等地,這邊是劉備的地盤,老曹希望通過外部的軍事壓力,來逼迫劉備治下豪族的反叛。
但劉備雖然沒有王大將軍那么強硬的屠戮豪族,一點兒緩和都沒有,卻是在有意識的壓制豪族,任用了更多的寒門。
當然兩千年以后的百姓也不應該給自己臉上貼金,說是什么寒門,實在是不夠資格。寒門是破落貴族,家族最差也得是個地主。
所以導致了,劉備治下的豪族沒能反叛成功。而王言調兵的速度又十分快,沒有絲毫的軍事空置,并且太史慈等人十分強勢,過來就先跟老曹打了一架,將他們打退了五十里,這才轉回去平定混亂。
這以后,雙方兵馬相拒,只有小規模的交鋒,再沒大規模的戰爭,都在各自發展著。
總體來講,曹操方面的發展吸收了王言這邊的一些經驗,當然不是有樣學樣,否則他們更應該做的是弄死自己,大好江山拱手相送。他們學的最多的,還是在種地上。
學習王言這邊大批農學博士、工學博士研究總結發明的,耕作方法以及耕作工具。甚至還想從王言這里貿易糧種,以提高糧食產量。同樣也學著王言一般,組織軍隊規模化生產。
再有重要的一點,就是組織工匠,研究、生產武備,全力以赴為戰爭準備。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老曹用他智慧的頭腦,強硬的政治手腕,不斷的加深對荊、益兩州的掌控。
與之相對的,王大將軍這邊就松弛的很,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發展著。
各地緊鑼密鼓的大搞生產建設,種地、修路、水利、架橋,如此等等。文昌閣的各種博士,則是不斷的在解決著實際問題。
王言當然也是鼓勵理論科學發展的,但毫無疑問,以目前的社會現狀,更加需要的是應用科學。更應該做的是,解決實際的生產建設問題。目前的科學發展,也談不上什么瓶頸。王大將軍創業二十年,在他只是開了政治掛的基礎上,發展到現在也還是農耕社會,又哪里需要思考更長遠的科學方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