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王言笑呵呵的說道,“汝亦無需多想,能帶離中國者,不過四五十萬而已。勵精圖治其中艱辛,此四字豈能說盡”
其實曹操說的很有道理,沒得到的永遠是最好的。哪怕天竺的土地,其實很不錯,但他們一定是心心念念著回中原。
尤其老曹是帶著那些豪族一起走的,這時候的豪族,那可是正經的貴族。往上追溯,都能追到商周時期,更能追到上古神話時期,而且他們是真正的有序傳承下來的嫡系。正經來講,不少的千年家族。
而他們又是屈辱的被王言驅趕出中國,從而讓一幫百姓登上政治、歷史舞臺,他們如何甘愿。所以他們一定會自稱華夏正朔,一代代的惦記著還于祖地。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還會嚴格執行嫡傳制度,絕對不允許與天竺蠻夷通婚而生的子弟執掌大權,以保證血統、法理的純正。
在這方面,李世民最有發言權,可給他罵完了。
不過即便他們再往回打,也沒什么所謂。因為王言對百姓的改造已經完成了,再是衰弱,也不是那么好打的。甚至就算如同滿清那樣,強硬的從頭殺到尾,百姓們早就完成了覺醒,總有不服的人站出來。打來打去,肉都爛在鍋里,不是王氏帝國也沒什么。
即便不是王言這般歷經千年,只是從兩千年后過來,上過歷史、政治課,腦子還算正常的人,都該明白遵循客觀規律這樣一個基本的道理,沒有千秋萬代的王朝,只有千秋萬代的人民
至于王言說的讓曹操帶走四五十萬人口,這自然也是必要的。畢竟靠著老曹等豪族,又能有多大的能為。還是要讓老曹帶走一批男女,如此才有開疆拓土的資本。
而且雖然過去了以后,百姓仍舊少不了仍舊被豪族統治著。但是到了那邊,漢民百姓那就是自己人,不論怎么說,即便豪族再貪婪,對于自己人總也是要更好些的,轉而更多的去剝削天竺蠻夷,補貼漢民。他們又不傻,當然明白他們的基本盤在哪里。
最重要的是,向外開拓,沒有人是不能長久的,甚至容易被人家給同化了。必要保證漢民的數量,鳩占鵲巢,騰籠換鳥,以此來對天竺進行實質占領
說這么兩句,表示了一個大概的想法也就是了。王言沒再搭理曹操,讓跟過來的親衛圍成一圈,挾著老曹上了馬,隨著他的隊伍前進。
抓到了老曹,并不是戰爭的結束,只不過是戰爭的一個轉折罷了。這一次能抓到老曹,是老曹自己行險,只是種種原因加成之下的一個巧合。贏得戰爭是必然,但抓住老曹,就標志著戰爭結束,則不是。
畢竟老曹還有兒子,還有其他的文臣武將,還有幾十萬的兵力,這些兵力還在把守著各處關隘。也就是說,他們還有憑持,有討價還價的基礎,這當然是不行的。
現在要做的,是把各種的關隘都拿到手里,瓦解他們大多數的兵力,讓他們沒有別的路走,更不讓他們以為還能談,不能讓他們想美事兒。
所以這一仗取得了勝利,后邊的民兵往前推進,對岸的民兵開始過河,運送物資,同時整飭降軍,往南昌逼近,拿下南昌,收繳糧草。配合呂布等人,結束其余地方的戰斗。
前面的一線部隊,也沒有停止前進,而是當天急行軍,開到了秋浦池州市駐軍,先一步過來的典韋已經控制了局面。
主要戰略還是先前說的,就是要一路沿江過去,徹底控制江岸地區,讓對岸的民兵開過來,控制江南局勢,而后繼續進逼屬地。完全打碎曹操陣營的希望,到時候也就直接把那幫人都打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