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不斷的行軍、卷席、攻城之中,燒殺搶掠的大戶軍隊之中的農民們,也被這集體的氣氛給摧的瘋狂了去,戰斗力也在與日俱增,兵甲也在不斷的增多。
這不能怪那些被卷起來的農民,他們是無辜的,也是沒有自控能力的,是在大戶的帶領下,一步步的放大了心中的惡。
當然也少不了在和平生活之中壓抑許久的各種不滿,他們被欺辱,他們要交各種的稅,要賣兒賣女,要為奴為婢。
同時他們被卷進了造反的隊伍里去,也不敢不聽話,不聽話直接就是死。聽話,還能燒殺搶掠一番以后再死。
這就不是個選擇題。
所以罪都在大戶的身上,包括百姓的壓抑,也都是大戶造出來的。
當然朝廷也脫不開去,差不多是最大的大戶罷了。同時有一定意識的,去維系平衡。從這個方面來說,朝廷還是好朝廷呢。
大戶軍隊遍地開花,他們不斷的集結,不斷的卷席更多的人,造成更大的破壞。尤其最重要的是,眼下中原正是春耕時候。這一場浩劫卷起來,中原將顆粒無收,陷入饑荒。
但是大戶們顯然是不管的,他們就是瘋狂的到處卷人,搶奪武備,開倉放糧,隨意揮霍。尤其針對性的打擊老王家的地盤,王言在中原地方有不少的養殖場。
如同上次那般一樣,起兵的大戶第一時間就來老王家的產業搞破壞。
不過王言早都預料了他們要造反,哪里還會給他們機會呢,豬都不養了,打仗的時候全都采購到了軍隊。莊戶們也都遷來了遼東這邊,大軍護佑,安全的很,到這邊繼續養殖,也都是一樣的,基本沒怎么耽誤生產。
不知道多少人在罵王言。
因為王言的動作,他們也知道了王言早都知道了,那么楊廣肯定也知道了,肯定也有準備。打高句麗,就是專門給他們打的,讓他們以為看到了機會。
但是他們也沒有退路了,之前是王言掀起來的,這次卻是他們自己送上去的,要么王言死,要么楊廣死。
他們顯然不會去找王言的麻煩,那邊幾十萬大軍,王言天下無敵,他們敢去,那是自投羅網。于是他們用盡一切的去快速壯大,而后西進函谷關,要殺到大興去。
他們當然不順利。
因為他們一路卷席著奔向函谷關的時候,大軍已經開出了洛陽。南方的軍隊也集結完畢,渡江北上。身在北方的王言調集的十萬大軍,也已經退回來,向南壓迫。東部沿海的海軍也封鎖了海岸。并州、西北的邊軍也早都收縮,在翻越太行山。
整個中原地區被包了餃子。
此外更是分薄了打擊高句麗的精力,將一多半的權力給了李靖,讓李靖統領前線的十多萬大軍。要求不高,只是穩固目前取得的戰果,甚至哪怕守不住,退回來百八十里也可以。在不傷已經開始在遼東安家的那些退伍軍卒的情況下,甚至可以直接退回到山海關,還是很寬松的。
現在的李靖遠遠沒有成熟,但他是李靖,王言對他有信心。至多也不過是戰線后撤幾十里而已,絕對不會有撤到山海關的程度。
王言的大部分精力,當然是放到了打擊大戶軍隊的身上。
這一次比上次還要高效,大軍集結,一路平推就完了。當然過程中肯定也有各種的調度,各種的封堵,不能讓大戶軍隊再繞回到已經推過去的區域。
王言親自指揮四方的大軍,全盤統籌。
大戶軍隊的戰斗力,在他這里真是不堪一擊。別看等到真正應對的時候,大戶軍隊已經發展到了五十余萬的規模,但時間太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