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還在那賣家具呢,那邊火箭都上天了。
同時龍騰公布了更長遠的航天發展規劃,表示明年將實施載人航天、發射中繼衛星、進行繞月探測,后年將初步在太空投放航天艙,兩年后建設空間站、發射火星探測器,三年后發射航天飛船,四年后進行載人登月。
在全世界熱議、質疑之中,航天部門召開發布會,表示跟龍騰進行了相關領域的深度合作,龍騰接收了很多國家實驗室的實驗成果……
這算是解開了人們的疑惑,畢竟國家航天部門已經做到了空間站、探測月球,龍騰吸收成果,當然大大加快了速度。
于是人們又圍繞著中國是否有必要在太空中存在兩座空間站,這是不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展開了辯論。
這就沒有必要解釋了……
實際情況確實如此,王言接收了很多的航天成果,但同時,在龍騰自己的研發過程中,也總是出現許多關鍵的新成果。所以那不是白給的,而是雙方交換,總體形成了各自發展、齊頭并進的態勢。
然而航天工程也只是發展的其中一環罷了,投入的資金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發展兩年才發一顆衛星,相對來說其實并不快,但也不能算慢。畢竟研究成果一大堆,推進的速度還是很快的。相比起其他的各種研究的進度要快。
之所以如此,主要也是因為這是不需要量產的,都是實驗室產品,不必要研究大規模生產制造的方法。有小規模的生產線,就已經足夠應付,實驗室各種測試合格,就能直接投入使用。
但其他的相關研究,為數眾多的都是要投入到民用的,實驗室的產品當然不可能拿出來直接用。好像龍騰早都有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用的才是最頂級的擬人智能,查資料、記錄數據、模擬、生成等等全方位的提升生產力。
只要在人工智能的記錄下進行研究,就很少再繼續動手了,每一次的過程、結果都會精準記錄、比對、總結,大大提高了研發速度,省去了許多無用的工作。
但對于算力的消耗也是巨大的,遠遠達不到民用的程度。或者說,也不可能民用。
因為一旦這個成品推出到市場,很多的文職、后勤崗位就失去了作用。原本十個人的工作,一個人進行輸入、調整就可以了,操作極其簡單,只要具備一定的智慧,能夠分辨結果就好……
發射衛星、研發經費、星辰大海之類的熱度總有窮時,如今信息的速度太快,難有什么熱度能夠維持十天八天。
全網沸騰的事件,也不過數月之間便就淡去,鮮有人再提起,結果也是含糊著不了了之……
但是衛星事件過去以后,龍騰的另一個消息,便就登上了熱搜。
龍騰搬家了!
經過了如此漫長的時間,龍騰總區的一期工程終于全告完工,可以投入使用。
王言抱著兩個孩子,站在河邊的別墅前,轉頭對衛嵐說道:“走吧,看看新家。”
衛嵐拆了阿狗的狗繩,拍了拍蹲在阿狗身上的阿貓:“去吧,以后咱們就在這住了,你們倆也熟悉熟悉新地盤。”
一家人與動物先進了屋子到處看了起來。
屋內的裝修也是王言百忙之中抽出空來,親自參與設計的。整體本著的還是他一貫的簡單干凈的原則,屋內并沒有那么多的色彩,還是以白色為主,顯的更加明亮、寬闊,地上鋪著暗紅的實木地板。
這當然無法體現出什么設計感,主要還是在于格局的變動,并非是死板的廳、房,而是講究各種的透視,以及對生活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