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變化的,是王言兵力的極速膨脹,達到了將近二十萬。
到了這個地步,洋鬼子真是悔不當初了,但是沒奈何,打碎了牙也要往肚子里咽。他們是越打,傷亡越多,開支越大,心越涼。
于是洋鬼子服了,罷兵求和。
但顯然,以前還算寬松的條件他們沒有答應,這一次王言更強大了,自然也不再是以前的價碼了。
最終的結果就是,王言取得了曼德勒及北部的自治權,并同時拿到了英吉利的‘援助’,包括機械、種子、藥品等等。
這當然不是什么援助,說是賠款也行,說是保護費也可以,畢竟之后洋鬼子還要在緬甸發財。他們要平息王言的憤怒。
否則王言不愿停手,一直往南打,他們怎么辦?以后安穩了,王言沒事兒找事兒,又跟他們過不去,那又怎么辦?
何況王言占了北邊那么多的地方,那么多的資源,洋鬼子也想參與進去,總不能真的什么都不賺吧。
做事情要考慮成本,他們當然有能力驅逐王言,但要付出的代價相比起在緬甸得到的,還要多得多。而現在付出一些,兩家修好,以后還能在這邊賺錢。
甚至他們賺的還是大頭,誰叫王言手下沒有工業基礎,只有原材料的產出呢。甚至于王言的軍政府,是不是能治理好地盤都兩說。有武功,不代表就會文治。
還不是得靠他們么?到時候王言也是給他們打工。
盡管,他們本可以賺更多,盡管那本來就是他們的錢……
他們終于是在王言這里勝利了,王言還是很給面子的給了一個名義上的歸屬關系,當然不是歸屬于洋鬼子,而是歸于現在緬甸的南方政府。為了這個名義,洋鬼子多花了很多。
有了這個名義,以后的很多事情就能操作,就有口子。
比如將王言定義為叛軍,再搞出個政府軍剿滅之類的,給以后留下余地。當然不是針對王言,洋鬼子已經被打服了,但王言總有死的時候,總不能繼任者也那么變態吧……
這天,王言找來了當年收容院的一干老兄弟。
如今人剩的不多了,煩啦、獸醫、阿譯、迷龍、不辣、要麻、蛇屁股,就剩了這么七個人。
康丫是去年被炸死的,都坐到團長了,不辣笑罵康丫這個吝嗇小氣鬼就是沒福氣。
豆餅就死在前幾個月,也已經做到副團了,煩啦等人都說這是個更沒福氣的,死在了勝利之前。
也就這么兩句了。
此刻又聚在一起,嘻嘻哈哈的,就開頭提了兩句。或許在以后的歲月里,他們總會不時提起,也必然是嘻嘻哈哈的。
迷龍嚷嚷道:“要我說,咱們就應該跟他們干,洋鬼子是怕了咱們,要不然他們求什么和?”
阿譯一臉的看不上:“打仗是那么簡單的嗎?咱們是打贏了這邊的洋鬼子,不是打贏了整個英吉利。人家堅船利炮,咱們這輩子都不可能到海邊,憑著這一點,咱們這輩子也不可能把洋鬼子給打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