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給組長提高了公分,表現出了差異,讓下邊的學徒們有個努力的目標。
也是在這期間,王言的第二份報告被刊登在人民日報上發布了出來。相比起第一份報告,第二份報告造成的影響毫無疑問是更大的。
原因有兩方面,一是能夠被人民日報連續刊登,二則是報告中的內容。
照比第一份報告,第二份報告中說的情況,明顯是干大發了。畢竟先前還是剛要開始干,并且在附近取得了一些成績,緊接著就干到了縣城,在縣城開鋪子了,并且木匠隊伍也擴大到了幾十人。
還說什么縣里要找專家來幫忙,在大隊打一口水井,又要來專家看看這邊能不能種果樹,種什么樣的果樹。
至于王言在信中寫的十分美麗、熱鬧的陜北春節,則是無人欣賞了,人們只關注著王言在插隊的地方,帶著所在大隊的人們想盡辦法的搞發展……
“王言在不在?”
陳郵遞將自行車停在白店家具鋪門口,扛著一麻袋的信走了進去。
“在呢,言哥在后院呢。”一個正跟人介紹家具的姑娘回了一句,便就又專心的給人講解家具的各種不同了。
陳郵遞跑到了后院,就看到了王言在那弄著紙在畫圖,不時的還要喝上一口罐罐茶。
“王言,又是一麻袋。”他將那麻袋放到了王言身邊。
“都是同志們的支持啊。”王言笑著說道,“你說同志們這么熱情,給我送了這么多的信,我也沒辦法一封一封的回,更加回不起。”
陳郵遞八卦的問:“我聽說還有人給你寄匯款單呢?”
“是啊,說是給我們大隊打井用的,哪用的到么。”
這就是成名的煩惱了,全國各地都有人給他寄信,有人詢問他那邊要怎么做才能帶領所在的地方發展,有的寫上計劃問他可不可行,有的人鼓勵他,有的人支持他,有的人跟他說心里話。
他這邊都這樣了,人民日報那邊更是熱鬧。以往雖然很多人沒有數,但總也知道人民日報不是那么好投的,尤其還是主刊。然而現在王言兩篇知青插隊報告出去,人民日報怕是已經被各地的知青寫的報告淹沒了去……
“真羨慕你啊,腦子活,想法多,還敢想敢干。”陳郵遞感慨起來。
王言讓了支煙,說道:“就是瞎折騰。”
“你就是太謙虛咧。”
“老子是天才!”
見陳郵遞尬住的樣子,王言笑了笑,“你看看,還是謙虛好嘛。”
兩人說笑了幾句,抽了一支煙,陳郵遞便走人了……
臨近中午時候,李奎勇、秦嶺、田芳三人來到了鋪子。
“言哥,忙著呢。”